第三阶段,完成土星探测任务后,“伏羲号”飞船返回地球,在位于内蒙西部大草原的预定着陆场着陆。
“伏羲号”首次测试飞行的最大速度可达到600k/秒。由于土星与地球平均距离达15亿千米,再考虑到加速、减速因素,飞船仅完成单程旅行,至少也需要30天。尽管如此,这已是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宇宙飞船了!
首次测试飞行时,“伏羲号”不搭载宇航员,由X基地全程遥控。
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媒记者已经在猜测,此次执行土星探测任务的“伏羲号”上搭载的就是“传说中的”可控核聚变推进器,并就此向新闻发言人提出了询问,但新闻发言人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这就更令“一号工程”在全球媒体面前平添了一份神秘。
7月1日清晨,是“一号工程”预定的发射时间窗口,CZ-5BX运载火箭将搭载着“伏羲号”点火升空。
数据中心的人们忙了一个通宵。他们在发射到来之前的最后几个小时,还在对处理器和各项参数反复进行校验。
高天骏早早站在大屏幕前,望着静静地沐浴在晨曦中的那个几乎有30层楼高的运载火箭,焦急地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随着倒计时结束,5时26分30秒,只见从发射塔架底部瞬间喷出一股暗红色的烈焰,向四周迅速席卷开去,扩音器中传来一阵隆隆的轰鸣声,随之,火箭披着万丈霞光拔地而起,像一柄雪白色的长剑,刺向深蓝的天空!
就在CZ-5BX点火的那一刹那,丁雨诗感到自己像是被一种无形之力猛推了一把,整个人几乎都要弹了起来。她将双手举过头顶拼命地挥舞着,与数据中心的同事们一起大声地欢呼雀跃着,就连平时一向镇定自若的高天骏,也情不自禁地高举着拳头大声呼喊着:“漂亮!漂亮!”
尽管数据中心的人们对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场景早就习以为常,但是,这一次大家的反应却尤为强烈。因为他们都十分清楚“一号工程”发射任务的重要意义,他们为此已经奋斗并等候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CZ-5BX的速度越来越快,相信所有在现场观摩的人,现在只能看到一道长长的烟柱,但在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还是能清楚地看到火箭飞行的姿态。
高天骏好不容易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眼睛还紧紧地盯在大屏幕上。扩音器里不断传来从控制中心发出的飞行数据。他心里得出判断,“一号工程”的发射阶段已经获得了成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