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的,你也见过。”
“至于有啥罪,我担着就是。”
天高皇帝远,一时半会还拿不到老朱的旨意。
任由朱允炆和建文三傻再自由处置,用不了多久怕就得出现第二次暴乱。
百姓不傻,一次好平,再有一次,怕就很难平定了。
“老夫现在就写奏章。”
要是怕他写奏章,现在就该绝了他说话的机会,让他永远说不了话。
“陈集,谁要写奏章,你安排人送。”
反正这事儿瞒不住老朱,他也没打算瞒。
谁爱些,谁写去。
老朱好歹一代雄主,至少不缺甄别能力。
“你!”
黄子澄心有不快,朱允熥却不再给他说话的机会。
随之,招呼军卒把人带走。
在四人离开,朱允熥这才又问。
“崔知县,你是等皇爷爷旨意,还是再为南召百姓做些事情?”
崔和生作为知县,肯定是要担责的。
老朱旨意到了,自然也是惩戒的。
往严重说,掉脑袋都可能。
既然如此,趁这空隙,跟着朱允熥做些补救,或许还能弥补他的罪责。
“臣听殿下吩咐。”
崔和生忍着身上的痛,拜倒在地表明了心意。
“好,不错。”
如此看,崔和生这知县还算可以。
只可惜时运不济,碰到了朱允炆这草包。
“听说老二曾召商贾,让他们康慨解囊,拿出粮食赈济灾民?”
“你领着虎威营,把他们一一带来。”
崔和生愣了一下,许久没答应。
估计是担心,朱允熥会像朱允炆一样,把事情搞得更难以收场。
崔和生没和朱允熥打过交道,有这个怀疑并不难理解。
邓一宁见识过朱允熥在舞阳和叶县的政令,了解了朱允熥的手段。
“崔知县听殿下办吧。”
邓一宁主动开口,给了崔和生颗定心丸。
“喏,臣马上办。”
听了邓一宁的,崔和生马上行动。
几炷香后,之前被方孝孺下过请柬的富商,一个不差全被带到了县衙门口。
说来说去,他们只是小民,官府相邀,容不得他们拒绝。
知道朱允熥要解决后续问题,平息情绪的百姓仍还集聚在门口。
而之前,叫嚣着和官府对抗的几个领头的,则被反绑着双手跪在最前面。
虎威营手举军刀,分列于众人周边。
论起威力来,火铳大于军刀。
但论震慑力,还得是军刀。
这些百姓受人蛊惑不假,但不排除他们本身还有那种因子。
震慑不足,很容易让这种因子活跃。
气氛紧张到极致,没人敢随便说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