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爷,户部有啥棘手的,为啥要让黄观即刻就过去?”
除了这个,他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户部要对往年的税收进行归纳整理,职大算数专业名声在外,不知黄观这右侍郎在这次的归纳整理中能发挥多少作用。”
回答问题的是朱标。
“这么说,父亲是赞成儿子和皇爷爷提过那问题的观点了?”
现今老朱差不多已算赞成了,只要再拿到朱标的这一票,他们祖孙三便算站在同一阵营了。
只要他们三人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他的那个想法就不愁得以实施。
先不说早实行一天,大明就受利一天。
最重要的是,现在老朱和朱标都在,有他们做后盾,他在操作起来会更有底气。
等到将来他即位后再弄这些,孤家寡人之下是会被动很多的。
“算数专业最强,若是连算数都发挥不了该有的作用,那孤答应与否并不重要。”
最强的专业都没显着作用,根本不用朱标反对,被一大部分的悠悠之口就给难住了。
堵不住这些人的嘴,即便有老朱强行下旨,这些事情也会横生出不少枝节的。
“儿子明白了。”
“黄侍郎在职大待的时间虽不短,对于算数的掌握是没多大的问题,但为以防万一,孙儿有必要帮着把把关,求皇爷爷恩准。”
这样的处置,必是老朱和朱标商议好的,朱标的回答也代表了老朱。
但毕竟老朱才是当家人,要想得到首肯,还得是要经老朱同意的。
“去就去吧。”
“不过你要去,就得给咱个期限。”
他都不知任务量有多重,这期限可实在不好说。
“不知往日这样的收纳整理耗时多久?”
知道了标准,便能做类比。
“半个月左右吧。”
一些具体政务由朱标亲力亲为,对于这些事情,朱标比老朱要了解的更多一些。
“那就七天吧,七月之后出结果。”
把后世算数的一些技巧应用上,压缩一半时间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七天?”
朱标反问一句,有些惊讶。
“朝政大事,容不得信口开河。”
这么多年他行事上,啥时候放过空炮。
“儿子说到做到。”
朱允熥一拍胸脯,信誓旦旦。
“行,那就去,七天之后把结果放到咱桌上,之后的事情再做细论。”
不用老朱父子说,朱允熥一清二楚。
要想变通科举,那就必须得让人看到职大模式下的优势。
只有把优势实实在在的摆出,那你在这个事情上才会更有话语权。
“皇爷爷放心,孙儿会尽快。”
从乾清宫出来后,朱允熥去找了黄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