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学习,那些官吏虽没那么排斥,但也算不上多积极。
之后,刚开始制图归纳整理时也都中规中矩,只按朱允熥的要求完成每天的任务量。
不超额,不拖沓。
这些任务量都是按人头摊派的,只要每天能把每天的完成,便足可在朱允熥许诺的七天之内全部完成了。
因而,那些官吏每天完成各自任务后的时间是绝对自由的,要是完成的早了,可以按往常的时间下值回家。
等到第五天,即将进入尾声时,之前几天统计出来的图表终看出来成果。
当某一支出以条形图清晰跃然于纸上的时候,包括郁新在内的一众户部官吏震惊跃然于表。
“尚书您看,下官这里统计的是兵备支出,在这图上很明显能看出,这些较高的年份都曾进行过北伐。”
“下官这个是赈灾支出的,倒是没有特别突出的,每年差不多都是那个数。”
众官吏叽叽喳喳交流了结果,终于发现朱允熥这种新型算数的优势所在了。
“怪不得太孙说七天完成,这种方法简便易懂,七天完成的确是不难。”
“这也就是之前几天我们没能紧迫的费些功夫,不然又何必耗费七天之久。”
把整理出来的东西大致翻阅了一遍,郁新再忍不住了,迫不及待去寻了朱允熥。
不说是统计之法,就是能把这种数字运用于户部往后的记账中,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殿下。”
朱允熥正和黄观还有夏元吉重新整理检查几天时间官吏们完成的统计图表。
统计了各种赋税收入,兵备等的支出,这只是第一小部分。
最后,还需把这些东西汇合于一处。
为保证最后结果准确无误,自然得保证目前统计出这一小部分结果的准确了。
当然,这只是其一。
另一方面,只有把这些东西都了然于心,之后在汇总统计的时候才知道该如何重新分派任务。
“有事,郁尚书?”
朱允熥翻着手里的东西,头都没抬。
“这是新统计出来的。”
郁新递过统计出的图表,朱允熥并没伸手去接。
“辛苦,放那儿吧。”
朱允熥话不多说,郁新欲言又止。
停顿了半晌,这才终于道:“是臣眼光狭隘了,殿下以新式算学统计,简便易懂了许多,要把这种方法利用,户部之后在钱粮记载中会更加有益。”
狭隘不狭隘的不重要,只要能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那就不算太晚。
“理论上的确有益,但若想把益处发挥到最大,还得靠郁尚书费心。”
自朱允熥入驻户部,郁新也只限完成本职工作,对朱允熥真不算客气。
他过来承认错误,本以为会被朱允熥为难,哪想到朱允熥竟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
“殿下。”
郁新这下真不知道该说啥了,户部大小官吏把朱允熥和朱允炆作比,渐渐地他也有了这些心思。
但其实,朱允炆和朱允熥真没法比。
无言胜有言,有话不见得非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