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裁减了一大部分人手,参与这次归纳统计的仅仅只用了不到三十人。”
“以更少的人手,更短的时间,得到更高效的结果,其实不仅在户部可以应用,其他有司衙门都可借用的。”
郁新的话说完,老朱嘴角挂了笑。
“郁卿所言有理,既有好处那就不能只单用于某一处,要让大明有司全部受益。”
“明年科举增设新科,以算数和大明律两门为主,四书五经为辅,报考人数不限,录取人数不限,科举结束,再行安排任职衙门。”
老朱命令一出,文臣哗然了。
自隋唐始,科举传了几千年,命题和字迹等方面虽也曾不断变化,但四书五经的绝对地位从来不曾变化。
算数和律法是重要,但把这两样和素书吴经相提并论,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郁新更是一头黑线,脑子乱的更图麻。
他认识到新式算数的重要后,只想把之运用到户部之后的工作中,可从来没想过要让算数和四书五经平起平坐的。
四书五经那是读书人的命脉,让算数和他平起平坐,那不是在断读书人的命根子吗?
他虽不是经科举入朝的,但那也还算半个士子。
恰逢在他建议后,老朱下了这旨意。
这不等于变相中说,老朱弄这新式科举是听了他的建议吗。
这要让读书人知道,那他还有活路吗。
“有司衙门拟旨昭告天下吧。”
“行了,退朝。”
老朱可顾不上那些文臣怎么想,在他们还没消化完的时候,便急急的赶忙宣布了退朝。
要是一旦让他们绊住,长篇大论必然得说上一大堆。
对于这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干脆利落,不能给他们一丝一毫喘息的机会。
老朱前脚走,朱标后边跟。
两人走出了老远,朱允熥都还没跟上。
“哎,你不走?”
老朱只得扭头,冲朱允熥喊了声。
新式算数出自朱允熥,朱允熥若是留下,那些文臣抓着朱允熥都能说上一大堆。
“走,走。”
老朱这么一喊,朱允熥才反应过来。
他之前就猜想,老朱会借着户部这些归纳整理账册的机会,把他说的执行一下。
但怎么都没想到,老朱竟机会这么直接。
把算数和大明律添进去,可以选拔一批精通这两学科的人充实各有司衙门。
同时也让士子明白,往后想要高中,不能只攻读于四书五经了,得各方全面发展了。
而且,四书五经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算数和大明律却没有硬性规定。
很明显,要是学识扎实,基本能够高中。
如此显着的录取率,用不了多久精通算数和律法方面的人才便会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想啥呢?”
出了奉天殿,朱允熥仍没说话。
老朱走在最前面,很快问了一句。
“孙儿在想,皇爷爷这道旨意一出会引起多大的波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