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啥是市场规律(2 / 2)

“朝廷对我农研所寄予厚望,对我们那更没得说,往常你们在外面种田,那些地主再大方能给你们这种优待吗?”

“当下的这三种农作物,那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好事,我们得尽一切努力,把粮种尽早培养出来。”

“越早普及人们受益的越早,土豆和红薯都切成粮种了,大家加把劲儿,下午连同玉米,全部种到五号大棚去。”

而在另一边,从农研所出来后,老朱和朱标便先后询问了朱允熥对那三种农作物的规划。

一年普及多少,多少年能推广全国。

每做一步都必须得有计划,而且只能超额完成,决不能延迟。

毕竟凡有一步延迟,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带着后面的全部都得延迟。

对于这些问题,朱允熥之前其实压根没想过。

不管怎么说,这毕竟已经是超越历史的事情了,不管啥时候完成,那都能算作是胜利了。

况且,目前的发展进程,也还是超越了他的预期的。

老朱和朱标估计是算出了那三种农作物的产量,由品尝了他们的口感,有些迫不及待了,因此才追问了他这问题。

被两人逼问的厉害,朱允熥只能当场组织了语言,当场做出了规划。

一年以内,先种于应天府。

之后,由富明实业收购,以用作于第二年的粮种。

等到第二年,便开始在北地推广,但仍需由富明实业负责收购。

之后,再由富明实业配发。

如此循环往复,用不了五年时间,这三种高产农作物便能够推广于全国了。

以农研所搭大棚之力,养出能种于全国的粮种,短短五年肯定难以实现。

以农养农,才为上策。

借着朱允熥的规划,老朱提及了普及棉花一事。

有了棉衣是能够解决以皮毛御寒,被人卡脖子的困境,但棉花不能吃不能喝,主动种植的人实在太少。

这也就导致了棉花价钱贵的离谱,权贵士绅们或许能使用得起,但普通百姓可就够呛了。

而且以这个价钱买棉花,供应个北地的军卒,对朝廷来讲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想要大面积用兵,光是花在这里的钱,就会成为朝廷的一个沉重负担。

在老朱抛出难题后,朱允熥想都没想,便马上给出了解决方略。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

朱允熥微微一笑,气定神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贵的离谱,最大的原因便因种植的人少,而怎么才能让人大面积种植,那就需要让人先看到种植棉花是能够获利的。”

“从现在开始,富明实业便可以以高价收购棉花,不限多少,不限份额,全都以市场的高价回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