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海的事情上,朱允熥谋划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管是老朱还是朱标的问题,朱允熥都能应答有度,给出他们完美的解决办法。
大概一个多时辰后,老朱该问的问完。
端起桌上的茶水先试了试温度,之后抬手递给了朱允熥。
“你早有这心思了吧?”
朱允熥接了老朱的茶灌了几口,用衣袖擦了擦嘴,回道:“生产力快速发展后必会出现货物的滞销,倾销于海外这也是最快速有效办法。”
货物滞销的后遗症已经逐渐显现,老朱也并非不懂变通之人。
不会因非坚持海禁,而置逐渐显现的问题于不顾的。
“咱记得你当初说大量加印会导致宝钞贬值的时候,就曾和咱说过这生产力?”
“而照现在来说,这生产力已经开始提升了,那不就意味着该到加印宝钞的时候了?”
老朱没有后世成熟的经济观,但却是很善于学习的。
这个朱允熥虽只说过一遍,但老朱却能举一反引出自己的想法来。
“生产力决定货币的发行量,这点肯定是母庸置疑的。”
“商品价格总额,也就是生产力高,但货币的发行量,这样会导致通货紧缩,人们手里没有足够的钱支撑购买商品,就会导致商品的滞销。”
“就像目前这样。”
“但,目前的商品只是以丝绸为主,即便朝廷放开着衣的限制,寻常百姓干活的时候也不会穿这种既不耐磨,又不方便的衣服。”
“百姓都不愿买,那有和没有不就一样?”
“所以说,仅凭这还不足以加印宝钞,得在百姓所需大部分之物的生产力均得到提升的时候,才是加印宝钞的关键时机。”
说着,朱允熥顿了一下。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对于加印的宝钞,老朱早就迫不及待了。
没钱了直接去印,不仅省事还方便。
自听从朱允熥意见不再加印宝钞后,朝廷的朝政压力与日俱增。
重大用钱项目一个都不敢碰,生怕救灾用兵的时候没钱可用。
“有快说,有屁放。”
朱允熥的卖关子,让老朱很不高兴。
“海外啊。”
朱允熥翻了个白眼,道:“让大明宝钞成为海外诸国交易的标准货币,那商品的价格总格可就囊括海外诸国了,肯定是要大规模的加印啊。”
仅仅三言两语,让人茅塞顿开。
老朱恍然大悟,随之反应过来了,道:“你这是啥态度?”
在老朱跟前,朱允熥向来怂。
不用老朱多说,便立马认错。
“孙儿错了。”
朱标根本顾不上这,当即追问道:“你说宝钞的发行是靠国家信用,以及金银储备来做支撑的。”
“没有这两样的情况下,海外诸国又怎会愿用大明宝钞交易?”
对于这,老朱也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