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重开市舶司(2 / 2)

当初,两淮商会的这机会,不过是因富民实业还没成型,朱允熥需要有人代为贩卖细盐,赚第一桶金的同时解决百姓的用盐问题。

范大水找了几次没得到回应,又派人去了京师的富明实业。

无一例外,全都石沉大海。

久久得不到朱允熥的回音,范大水只能频繁往陈家跑。

力求通过陈敬宗的引荐,帮他牵上朱允熥的这根线。

之前,朱允熥名义上是与两淮商会合作,但具体的交接事宜,都是由于陈敬宗负责的。

在陈敬宗辞了会长,两淮商会和朱允熥的联系只剩下细盐了。

但随着富明实业开始开采细盐后,两淮商会细盐的开采根本没多大利润可循了,哪还能指望凭这就和朱允熥攀上关系。

只是,陈敬宗也不傻,他当然知道朱允熥这关系的重要性。

范大水连续几次拜访,始终没得到陈敬宗答应引荐的确切消息。

不说他和朱允熥还有合作在,即便是没有也不会把朱允熥的关系让出去。

范大水跑了几次,始终一无所获。

而就在陈家顶着大傻子的帽子如火如荼收着像烂白菜一样的丝绸等物时,朱允熥也在领着算数专业出身的进士商讨市舶司的问题。

主要参照宋时市舶司的管理制度。

由市舶司根据商贾的申报,检查船上货物人员,是否有夹带人口,兵器,金银等物,合格之后发放公凭。

另外,还需把进出口货物分出粗细两色,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取若干份,所抽货物要押赴京师,称之为抽解。

除此之外,还规定了某些禁榷之物。

这些禁榷之物由官府统一采买,然后仍然全都运送于京师,唤做博买。

无论抽解还是博买,这都是朝廷的重要收入来源。

同时,这也是开海的主要目的。

但,这些以实物征税弊端还是很明显的。

从商船中收了实物运送于京,不说那些难以长久保存的吃食之类的。

就是一些日常所用的器物运送到京后,不可能全都在京中卖出去,还得把这些东西分销于全国各地去。

这样一来一回,费时费力那是肯定的。

随着宝钞的逐渐稳定,朱允熥在这一方面提出抽解由货币代替实物。

至于博买则直接取消。

当然,博买取消不代表没有禁榷的东西。

该禁还是要禁,i凡有夹带禁榷东西的商船,轻则罚银重则下狱。

只要抽解定的合适了,朝廷只凭抽解就能充盈财政了,根本没必要再走博买之路。

既是买,肯定要让利。

而且,朝廷购买上禁榷之物,然后再往出去卖,看似赚了钱,实则浪费人力物力不说,也给经手官吏贪墨提供了便利。

在这一方面,朱允熥从陈敬宗那儿回来后,便已经和老朱提过了。

老朱同意开海,无非就是要为朝廷增税,肯定是咋有利朝廷咋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