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费了那么多心血,又是建造宝船,又是训练水军,越早回利当然越好。
当天后半夜,宝船便已回港。
次日早朝,朱棣领着郑和,礼部鸿胪寺等随船官员上了奉天殿。
演练打的如何,朱棣来说会显自卖自夸,也会让文物群臣心里存疑。
于是,朱棣把机会让给礼部鸿胪寺官员。
他们这些人为自己团体争利是争利,但好在全都良知未泯,看到大明宝船对假想敌船的压制,并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心中舒畅的同时,胸中血液也在沸腾。
站在奉天殿上,满是自豪的绘声绘色讲述着当时的壮观场面。
听朱棣当事人说,群臣或许不信。
但,这些人都是去观摩的。
演练打的再咋好,都和他们没关系。
既然无关,他们还能歌功颂德,那就更足以说明这场演练打的有多好。
在礼部鸿胪寺的官员抑扬顿挫还原了演练的精彩后,老朱又接见了这次参加演练的外邦代表。
他们都依附于大明存在,在过来的时候就曾授自家领导之命,要努力维护大明的脸面,有十分力只能使八分力,务必让大明胜的风风风光光。
光开始,他们的确是这样打的。
只是还没多久,他们就显吃力了。
他们要输给大明没问题,但其他受邀大明参演的国家都看着呢,即便要输也不能输在他们之前。
数国相互较量下,本来要使的八分力不知不觉使出了十分。
可即便如此,他们仍难奈大明半分。
在大明强大的实力之前,他们就像是被壮汉提熘在手里的孩童,根本没有丝毫的招架之力。
他们费尽心力,从八分到十分,又从十分到十分,最后还是被打灰头土脸。
这不过只是演练。
他们敢保证,要是真在战场碰到大明的宝船,他们这些人全都得扔海里喂鱼。
衣着不同数人像霜打的茄子,满身颓然之色出现在奉天殿。
恭敬,胆颤,小心。
一场演练已经打出大明的威风,老朱便没再继续往下打压。
强大的实力面前,何必再浪费口舌。
老朱先对这些国家能接大明邀请参加演练检验宝船的性能表示感谢,之后安排户部给予写实质性的奖励,最后又安排礼部设宴款待。
打发走这些人,又商议了出海事宜,定下来随船出海的礼官一百三十八人。
经过训练的水军一万人,数十积攒军功的勋贵子弟,还有数千儒生,数册各类儒家典籍刊印本。
至于出海携带的货物,那就不是文武大臣能做主的了。
富明实业勒紧裤腰带,打造出了天下最强的宝船,肯定先要得回了本的。
晚上,朱允熥代表老朱出席酒宴,喝了这些人敬来的几杯酒后,便和朱棣二人去了乾清宫。
演练虽然取胜了,但朱棣感慨颇多。
“父皇!”
“大明禁海之令实行快三十年,水军的行动只限于运河,打过的不过只是些水匪,这不管是相较于水中觅食的沿海诸国,还是在水里少杀抢掠的倭寇都逊色太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