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看了荀爽一眼,忙道:“打住,打住!”
你再这么说下去,大汉就被你说没了。
经历黄巾叛乱、奉诏讨贼这两件事情后,王允对于王景的判断渐渐有了新的认知。
说好听点,这是料事如神;
说难听点,这叫“乌鸦嘴”。
荀爽伸手制止王允道:“诶,我觉得令郎的话颇有见地,你让他说下去。倘若真如贤侄所言,又当如何?”
历代都说荀家是保皇派,荀彧的死因虽然只有短短的“以忧薨”三个字,并未有其他明文详载,但也被传为他与曹操政见不合而被空食盒赐死。所以王景现在万万不能说什么自立为主,逐鹿中原这样的话,只说道:“父亲既被任命为豫州刺史,率军讨贼,可趁此机会厉兵秣马,收揽文臣武将,倘若他日有人拥兵自重,对汉室不利,父亲亦有能力奉天子以讨不臣。”
这是王允第一次有机会掌握兵权,王景希望他能够把握住。
荀爽听完微微点头,而王允尚不确定。
征召一批文臣武将为己所用,跟那些拥兵自重的割据诸侯又有什么区别?
到时候是我讨伐人家,还是人家讨伐我?
不过转念一想,这一切不过是王景的猜测,事实的发展,未必如他预料的那样悲观。
荀爽既在京师,王允又去召唤孔融。
正好,孔融也在京师。
孔融原本在司徒杨赐府中为官,后来又被何进辟为侍御史,也就是王允调任豫州刺史之前所任的职位。不过因为跟同僚不和,孔融正打算托病回乡。
看着王允征辟的两员讨贼从事:荀爽和孔融,王景暗自叹息:关羽、张飞他们不香吗?
讲经论道,荀、孔二人当世翘楚。
行军打仗,估计也就打打黄巾军。
王允奉天子诏,又得荀爽相助,在豫州招兵买马,聚集五千人,令赵戬训练军士,准备前往颍川与朱隽、皇甫嵩汇合。
现在王景明白到王允征辟荀爽的意义所在了:出钱拉人头。
荀爽也乐意,毕竟王允保的是颍川。
说到颍川,那真是个人才辈出的好地方,二荀、郭嘉、陈群、徐庶等等都是颍川人士,要是能将这些家伙一网打尽……哦不,尽数招揽,那该有多好。
当然,现在感觉还差点火候,不过要是能提前拉拢一下关系,也是极好的。
想到这里,王景对荀爽说道:“听闻天下名士在豫州,豫州名士在颍川。待此间战事了结,倘若有机会拜访荀府,与青年俊才们讲经论道,岂非人生一大快事?”
王景这么一说,王允突然想到了什么。喜欢穿越三国之槊血纵横请大家收藏:()穿越三国之槊血纵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