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啥名字?”
“吴波…”
“多大年纪?”
“二十有六…”
“为啥想上山当兵?”
“跟着大郎有盼头,再说还有钱拿。”
“你倒是实诚,给,这是你的牌子,拿好别丢了,明儿去县衙报到就看这个东西。”
史强记录好吴波的信息,递给他一个写着编号的木牌,忍不住补充一句:“回去跟家人好好道个别,以后等闲不好下山的。”
他是县里五个征兵小组的组长之一,带着自己管的五个小喽啰负责城西的一片区域。
原来史进处理完黄老爷的事情,和军师朱武商议之后,觉得山寨人手不够,计划在华阴县城招上两百个后生补充人手。
“招的人要当正规兵来带,我建议给他们发兵饷,好让他们安心训练,将来为少华山的事业添砖加瓦。”史进提出自己的想法。
“哥哥,没听说上山落草的还有粮饷拿,再说咱们山寨的收入来源主要靠打家劫舍,没有能力发饷啊。”朱武说出自己的看法。
“朱大哥,山寨收入这一块,我已有初步想法,晚些咱们再聊那个事,我可以给你保证,钱财不是问题。”
“可没听说过哪个山寨有此先例啊,大家都是按功劳发赏钱的。”朱武还是很纠结。
史进心中不由得苦笑,朱武此人虽然饱读诗书,号称神机军师,出谋划策很在行,可局限于未经实战,暂时还没摆脱山大王的思维,不知道能拿实饷的正规军战斗力,看来还需要自己多费些口舌。
“军师,刘圆史良,史强史壮他们如何?是否和山上的喽啰大不一样。我要说他们二十人能追着一百个小喽啰打,你不会反对吧?”
朱武当然不会反对,这几天接触下来,他对史进庄上这二十人印象十分深刻。
他们识字不说,还十分听话,执行命令毫不迟疑,且远比山上小喽啰机灵懂事,在朱武看来,这些人个个都是人才啊,也不知道史进怎么培养出来的。
“我当时招他们跟我训练,每人十贯安家费,每月一贯饷银。如今不到半年,他们都能独当一面,军师觉得这钱花的值不值。”史进摆事实讲道理。
“好吧,只要山寨财力跟得上,我支持哥哥,那新招的人也按一贯月钱吗?”朱武同意了史进的建议,当头领的,谁希望自己手下是一群酒囊饭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