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瓷片,
无数大小,不同位置,各种釉色……
有的用精致的木盒子装,
有的摊开在塑料布上,
有的散落堆成沙堆一样,
有的干脆就是在大麻袋里,只是解开麻袋口子……
【我去,长见识了。】
【好多好多碎瓷片,这得砸碎多少瓷器啊。】
【这些瓷片哪里来的?总不能都是家里的古玩一不小心打碎了,只能卖瓷片?】
【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就是现代机器流水线工艺品,两三块钱一套的,砸碎了还可以卖更多。】
【前面的有可能说对了,区区不才,以前在榕城马尾买断鞋,就是这么干的……】
苏白眼看某个粉丝已经兴致勃勃地开始说他的生意经,怎么从莆田拿货,怎么把好好的鞋子拦腰砍断再接上,充当断鞋卖云云,
楼歪得都没眼看了。
“有人问得好,这些碎片哪里来的?”
“其实刚刚虞老师就给出答案了。”
“古代窑口的遗址里挖出来的。”
“不管哪个时代,烧窑的成品率都很低,除了合格的成品上贡或者销售外,那些不合格的瓷器,以及出窑就是破、碎的那些,就只能砸碎了,找个专门的地方掩埋。”
“那个专门掩埋的地方,肯定离窑口不远,总不能担着挑子跑个十里八里地吧。”
苏白环指周围那些摆摊卖碎瓷片的摊子,说道:“这些瓷片,绝大部分都是从窑口遗址挖出来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人造假。”
至于怎么造假,她就没有往下细说了,其实跟某个科普断鞋的粉丝说的流程也差不多。
吸引了直播间粉丝们的注意力,
把歪了的楼重新掰正喽,
苏白就不再废话,开始一个个摊位飞快地巡视。
扫描!
检测!
苏白每经过一个摊位,先扫描为敬,有扎眼的数字冒出来,再拿起来仔细检测。
“大瓷片比小的瓷片贵。”
“底部带款识的,比其他部分贵。”
“有绘画的,比单纯釉面的贵。”
苏白一边看,一边讲解,
尤其是在一个最大的摊位处。
这个摊位足足有三四个摊位大,下面铺着塑料布,上面搭着遮阳棚,
摊位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敞口袋子,
有的只有买菜袋子大小,
有的像是书包,
有的干脆就是工地上的水泥袋。
就苏白讲解的那点时间,好多人推着车过来,论麻袋地将碎瓷片卖给摊主,
转眼间,摊位上又多出了数个麻袋。
苏白一边讲解,一边将看上眼的瓷片放在手边,等摊主忙完了,她手边也积累了十几片碎瓷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