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翊和云潇不说话,妇人也不可能知道他俩到底在想些什么。
为了能够抓住这唯一的一次机会,她只能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数倾诉出来:
“二位公子初来乍到,可能对边城也不是特别了解。
我们这儿位置实在太偏了,寒冬天里能冻死人不说,一旦大盛和北漓开战,这里还是最先就会被波及到的地方。
稍微有些能耐的人家,都早早地离开了这里。
这么大个边城,一个能供孩子读书的地方都没有。
我这辈子是没什么出息了,但我真的不想孩子未来长大之后,也跟他爹一样……”
“书院肯定是要有的。”
正在沉思之中的云潇见着年轻妇人越说越着急,不由得出声安抚了一句。
事实上,早在她想办法把诸子百家的人引到边城这边来的时候,在边城设立书院一事就已经在她的预想范围之内了。
这些天偶有闲暇的时候,她也仔细思考过,这边城的书院里,究竟该教习些什么样的内容。
也像她此前见过的任何一家书院那般,教人四书五经、君子六艺,让所有的孩子们都努力去参加科考吗?
这安排听起来似乎是没什么毛病,
可每年参加科考的学子那么多,真正能够考取功名的又有几个?
寒门学子倾举家之力,好不容易才能供得起一人读书,结果那人科考一辈子,却始终榜上无名,只能到书肆去抄抄书,挣一点儿微薄的,可能只够养活他自己一个人的银钱……
这真的会是老百姓们想要的吗?
这个问题云潇想了很久,却始终也没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毕竟“设身处地”这四个字听起来好像是挺善解人意的,
可大多数时候,“感同身受”都仅仅只是一句空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