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泽一脸淡定的样子,傅子方有些说不下去了。
张泽接过他没说完的话:
“《孟子》,这句话确实是孔子说的,但收录在《孟子·梁惠王》里,句首是:仲尼曰。”
傅子方懵了,他是偶然记得这句话的,记得老师说是孔子说的,就以为是《论语》,但没想到孔子说的话记在了《孟子》上。
傅子方强行辩解道:“我记错了不行啊?,《孟子》就《孟子》,你说这难道不是骂人的吗?还不识好歹呢!”
“怎么不识好歹了?”张泽惊呆了,好奇的问道。
“第一个做俑的人,该断子绝孙了吧?明明用泥俑做陪葬比真人要好,他反而说人家没有后代,这不是不识好人心是什么?”
傅子方不服输的说道,这可都是他真实的想法,孔老头骂人又不识好歹。
看着傅子方振振有词的样子,张泽叹了口气,他甚至听到厨房隐约有附和声。
从这一句话,就能知道名师的重要性了。
张泽耐心解释道: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你说的这样,明明泥俑比真人好许多了,还不满,好像不识好歹一样。我不知道你老师是怎么解释这句话的,大抵是说人俑像人,故孔子恶其不仁可对?”
“没错,泥俑不比真人好吗?圣人还口出恶言,这不是支持用人殉葬吗?”
“对于这句话要结合情况分析,《论语》核心就是‘仁’,讲的是爱人,他怎么会支持真人殉葬呢?
孔圣一生希望恢复周礼,周就是一个国家,周之前是商朝,商朝是以活人殉葬的,到了周朝就被禁止了,但后来礼仪崩坏,用人殉葬的苗条又有了,就是用泥俑。
表面上看泥俑比真人好,但今天从不用殉葬到用泥俑,未来会不会有一天用真人了?
正是因为看到这种可能,孔圣才说第一个用泥俑的人,他是没有后人的。”
听着张泽这般深入浅出的讲解,傅子方还没有反应过来。
学堂里可没有人讲这些,老师只是翻来覆去的说圣人仁爱,不忍泥俑似人,才出恶言。傅子方心想这不是白眼狼吗?才记得这句话。
张泽是第一个面对他的疑问,认认真真回答他,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人,而不是因为他是小孩子而敷衍他。这……就是真正的文人吧!
厨房里众女亦是第一次感受到儒家经典的魅力,没想到那些拗口的文字后面藏着这样的故事,恶言背后有着这样的“善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