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利?
听了魏为的话,也算解了张泽一个疑惑,陶氏一个无子的寡妇,竟然能守住丈夫留下的产业!
而且剧中孙三娘有夫有子都能被欺负成那样,反倒是陶氏一个没有子嗣的寡妇,不仅没有被撵出傅家,反而能逼的孙三娘跳河,可不是一句剧情需要就能解释的了。
要知道,哪怕是张泽前世的二十一世纪,还有些地方认为女子没有资格继承丈夫的资产,更何况是宗族制最为鼎盛的大宋了,陶氏能做到这些,显然也不是因为傅家心善,看孙三娘被逼过继时的场景,那些族老显然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傅家的原因,那就是陶氏娘家的原因了。
同时,张泽也明白了,为何陶氏会选择傅新贵这个三寸钉了。因为他姓傅,因为他够狠!
陶氏无后,哪怕娘家的势力能让她守住这些东西,但傅家显然不会让她带回娘家,别说陶家这个小吏之家,就是钱塘的“青天大老爷”郑青田都做不到。
这已经不是傅家的事了,这关乎到所有小家小族,甚至关乎到大宋最庞大的群体“乡村宗族”了。
真要是把傅家的钱财带回陶家,那就是撅这些小家族的根,这要是开了先河,那些世家大族也不用做其他事了,嫁个女儿过去,谋划一番,就能收下别人几代人的成果,这已经不是“一本万利”的事了,这是在“吸血”啊,只要有些脑子的地主乡绅,就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所有傅家可以允许陶氏替亡夫守着家业,但这些东西的继承人必须姓傅,这是规矩,郑青田不敢违背,陶家也是一样。
像傅家这样的乡村宗族,在大宋可止成千上万,在生产力局限的此时,如同傅家这样的存在,代表的就是“民”,可载舟可覆舟的“民。”
在大宋,只要是普通百姓,都要宗族护着,如果没有宗族,普通人根本活不下去。就像张泽,他成名前的三年,也是靠着宗族庇佑,不然仅凭他们孤儿寡母,早就死在荒野了。
只是因为张泽姓张,又是男孩,张家村总算有了他们母子的容身之处,可以让张泽有机会长大,甚至张泽赚的第一桶金,也是出自这些族人……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宗族法礼,这些前人艰难求生摸索出的制度,已经刻在大宋的每一个普通百姓身上。
就像剧中的孙三娘,被丈夫休妻、被亲生儿子抛弃,她都没有自尽,但当她回到德清老家,发现父母的宅子都已经塌了,举目无亲时,她选择了投水自尽。
因为她发现孙家已经没有她的容身之所,被宗族放弃的她彻底成了“孤魂野鬼”,没有了依靠,对于从小生活在宗族下的孙三娘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这已经不是什么“社会性死亡”了,这相当于整个世界默认你已经死去了,遗忘了你的存在。
想着剧中孙三娘的经历,张泽再想想这个陶氏,同样的命运多舛的小娘子,明明孙三娘优势更大,还有一个儿子在,但两人一个成了“凶手”,一个成了“受害者”,除了心智手段外,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一个是“有背景的妖怪”,一个是“没背景的妖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