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怎么做了吗,不要怕失败,前期的改造肯定有失败的,但是你们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朕现在有钱承担的起你们的费用。”
“小人们回去就想办法制造。”
哎,现在就是缺懂技术的人才,大明一直以来都不太重视技术工人,这也导致了大明的各项科技进展缓慢,要么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才会改,要么就是有一个爱好这方面的人才才会推动。
就比如宋应星编着的天工开物,里面总结了太多的明朝的各种技术,无所不包。
只是现在是弘治十八年,宋应星是崇祯时期的人,距离现在还有八十多年才能出生呢。
朱厚照突然想到了永乐大典,对着刘瑾问道:“永乐大典现在在什么地方?”
永乐大典是成祖朱棣修成的一部旷世绝书,全书在后世已经失传了很多,而且很多重要的文本都在国外,可是现在是明朝,永乐大典也没有经过战火,肯定不会流失。
“回……侯爷,永乐大典在文楼。”
朱厚照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现在有点着急的想回到宫中,看看这部最大的百科全书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现在对那些侵略者更加痛恨了,到时候也让你们尝尝国土被进攻的滋味!
……
朱厚照赶忙回到了寝宫,通政司早已经送来了今日的题本,不过他都没有看,现在他想的是永乐大典。
他着急的跟刘瑾说道:“马上带着东厂的人去把永乐大典拿过来,还有!增加文楼的守卫,要对火源严格管制。”
朱厚照转着圈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护这套典籍。
“增加文楼附近的水车,每十五日使用水车一次,保证水车能在失火的时候可以使用!有毛病的水车马上进行维修。”
“是的,皇爷,奴婢这就去下旨。”
朱厚照这才送了一口气,永乐大典历经几百年,不知道被烧了多少次,现在增加了对它的保护,应该不会再失火了吧。
他翻起了今天的题本,先是礼部上奏,侍郎王华等人重新查看了原定的大行皇帝陵寝地,吉,可以让钦天监择日进行开工。
内阁写上了意见,可以按照礼部所奏,并附上了名单,宜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祭告诸陵,尚书曾鉴祭告天寿山后土司工之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