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面子没了,里子有了。(2 / 2)

三份辞呈递入宫中,朱厚照倒是没有同意,下旨挽留。

三人接了圣旨,却又上了一份辞呈。

朱厚照还是没有同意,这次还赏赐了白糖、味精、丝绸等安抚三人。

接了赏赐的内阁三人,谢了恩,继续回到内阁上值,回到内阁第一件事就是提起官员俸禄。

朱厚照让他们同户部商议,这俸禄该怎么涨,涨多少,写成题本送进宫中。

之后,正德元年的京察,也是朱厚照登基后的第一次京察,开始了。

京城一片紧张之象,此次京察不同以往,以前只要堂上官撰写本部官员的考语,交给部院即可,吏部自会对其进行考察。

但今年不同以往,四品以上官员也在考察之列,不再自陈,也让各部高管有了约束自己的想法,不对本部得罪自己的官员进行恶评,否则一个反告,可是得不偿失了。

朱厚照对于京察的过程不在意,他现在只需要结果,不过这结果可能时间有些长。

之后牟斌进了宫,说是从刘氏问出了那些植物的来源。

朱厚照在豹房召见了牟斌。

牟斌说道:“启奏陛下,臣从刘氏族人问出了线索,臣从刘氏家中收缴的植物,有一部分是自云南山中得到,有一部分是从吕宋得到,比如陛下所说地瓜,就是自吕宋运输回来。”

牟斌说完,还从怀中拿出了一本书,上面写着四个字《滇南本草》。

“陛下,此人说这株植物,记载在一本叫做《滇南本草》的医术中,名叫玉麦,可以治病,臣已经把书带过来了,请陛下一观。”

“《滇南本草》记载了玉麦?”

朱厚照诧异的看着这本书,此书一共三卷,打开来看之后,发现这本书是本草类医学书籍,上面记载了几百种当地的植物,药物,药方等。

他在后世对于医学类书籍的了解,也就那几本,什么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最着名就是本草纲目,这种能记录在学校的书籍上面的医书,还都是在历史课上面学到的。

朱厚照看到了上面的署名作者,兰茂。

他对着牟斌问道:“这书写成了多少年了?”

“据臣询问得知,此书大概有几十年了,不过此书基本都在云南湖广一代流传,外省颇为罕见。”

朱厚照不疑有他,古代传播消息缓慢,而且这医书也是地方性的本草医书,出了云南等地,许多药草就没有了,外省用不上自然就流传缓慢。

而且重要的是许多书籍都不会外传,也就造成了后世留下来的书籍较少,挺多都失传了。

就比如在西汉的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跟后世流传下来的论语内容不太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