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让亲王在公府中挤一挤(2 / 2)

刘健、李东阳、谢迁排在前面,三人获得的考评都是称职,其余的比如刚进内阁的王华、杨廷和等人也都在称职里面。

其实要不是这次京察不同于以往,由五品以上官员自陈变为监察院对五品以上京官考察,朱厚照召集亲王入京没这么顺利。

京察自从洪武年间制定以来,四品以上官员上自陈疏,由皇帝决定去留。

自陈是由臣子自己向皇帝报告过去六年工作中的种种不足,不谈实际政绩,只是在自陈疏上希望皇帝能够罢黜自己。

但皇帝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场面话,又不可能真的去罢黜这些官员,通常对臣子多加鼓励,然后将其留任。

这个自陈疏也就逐渐沦为了摆设。

朱厚照就改变了这一套路,不让你们自陈了,直接釜底抽薪,让监察院对四品以上官员考察。

这也就是内阁对于召亲王入京没有表达什么想法的原因了。

要是放在弘治年间,这些人说不得就跳脚的指责皇帝了,皇帝刚刚登基,就视祖训为无物吗?

而且不单单是这件事让内阁闭嘴,内阁还忙于研究涨俸禄这件事。

每级官员该怎么涨,涨多少,这对于国库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支出,而且涉及的官员很多,内阁要是做不好,底下的官员恐怕就要跳着脚骂他们了。

其实朱厚照后来又计算过,明朝官吏的工资实际上很多。

因为除了他们本身的官位俸禄之外,还有柴薪皂隶折银,直堂直厅皂隶折银。

柴薪皂隶,原本是按照官员品级高下,分派若干“随从皂隶”以供其驱使,宣德年间,令随从皂隶,系不愿应当者,每名月办柴薪银一两。

直堂直厅皂隶,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是各自衙门的“随从皂隶”。

这相当于每个月都能领取三份工资,这可不是他们对外说的明朝工资很低,不能养活一家人的现实了。

就比如海瑞就领取过柴薪皂隶银,按照海瑞右都御史的官位,他的每年领取本折色俸禄114.1两,右都御史法定柴薪皂隶银共计144两,这相当于双倍俸禄了。

但是海瑞没有领过直堂直厅银,他认为这个不合法。

按照当时海瑞的官位,他可以领取的直堂直厅银每年为88.8两白银,他要是收了直堂直厅银,那就相当于领取了三倍俸禄。

除了海瑞,其余的官员基本上都领过直堂直厅银。

这样来说,明朝官员的俸禄还低吗?

再说了,他们还有着灰色收入呢,当然这只局限于一些大官,普通的小官是没有什么冰敬、炭敬的。

朱厚照也不打算取消涨俸禄,不过以后肯定是要把柴薪皂隶银、直堂直厅银取消的,毕竟这些是由百姓负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