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大宗师的荀轲,理所当然的比所有宗师更高一等,特别是在如今的局面之下。
儒家在飞速壮大着。
新的理念正在洗礼夏朝,荀轲推崇教化,因为他认为人性本恶,而恶中求善,便需要学习美好的品德。
各地的私塾和书院纷纷设立,大行其道。
用的教材,乃是荀轲所着。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甚至是曾经熟识之人的故事。
比如墨子,比如公尚过,比如禽厘胜,比如王莽.这些人的事情,有些被他写了进去。
其中绝不仅仅有夸赞之词,甚至隐隐间有所批判,但大体上,无疑是劝人向善的。
如果写这本书籍的人不是荀轲,恐怕会被人声讨到在夏朝都待不下去。
但他是荀轲,是儒家的领袖,是墨子的徒弟,是夏朝的大宗师。
所以,他有资格对前人品评,就算是承平帝也不能说什么。
唯有一个人有资格提出不同的意见。
“顾先生,您看。”
愈发清净的顾家小院中,荀轲将自己完成的着作递给了顾担。
顾担接过,不紧不慢的看了起来。
看到那些熟悉之人的故事时,脸上也难免露出一丝笑容,可细细品评一番其间真味,却发现有些地方,有待商榷。
比如荀轲书写关于墨丘的故事时,就提到墨丘创建墨家的时候,标准极高,天下英豪想要加入墨家,都被墨家几近严苛至极的条例给逼退,留下的人寥寥无几。
当然,这也是事实。
顾担也是认同这一点的,墨家不是做的不好,而是做的太好,好到已经超脱出了这个时代,哪怕短暂的辉煌过,也难免会没落。
而禽厘胜又是一个死心眼的人,他坚定的沿着墨丘的路继续前行,没有修正,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连顾担自己都说不清楚。
是该庆幸墨家没有“堕落”,还是惋惜超脱了时代的墨家终究要败于时代?
只希望,禽厘胜临走之前,他所说的那一番话,能给禽厘胜一些启迪。
相反,反倒是显得离经叛道的荀轲,正在做着一件真正能够改变夏朝的大事。
教化百姓,求善求真。
这是需要去扎根一地,不停努力的一件事。
“还不错。”
最终,顾担还是点头,没有觉得哪里有修改的必要。
落册成书。
此后,这本书就会成为启蒙无数夏朝子民的必读书籍之一,从这本书上,去了解到夏朝初创,乃至创建前的一个个前辈们,是如何抛头颅撒热血,换来今日和平安稳的局面。
承平承平,承接的不仅仅是夏朝,还有先辈们的理念。
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薪火相传呢?
时间继续向前,永不停歇的推移。
顾家小院,静谧了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