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侠呢?”赵信问道。
“没上次的好看。”赵志侠说道。
“嗯,走吧。”赵信带着孩子们出了大戏院,往外走去。
不单单是孩子有这个想法,观众们也有这种感觉,毕竟大戏院的观众比起以往少了三分之一。
走在路上,还能看到一些报纸,报纸上的内容,正是抨击马连良的。
马连良乃是京剧大家,赵信一家子第一次来看京剧的时候,正是马连良这位京剧大家表演的‘年年有余’。
然而今天却未曾在台上看到那位的身影,如今的马大家仿若后世一般,陷入了舆论漩涡之中。
“希望他能坚持下来吧。”赵信只能这样期望。
坐在公交车上,赵信看着外面,三孩子似乎感觉到了父亲的心绪,并没有吵闹,都很安静。
路过一个巷口,赵信往那个方向望去,稍稍失神后,看向担心的娄晓娥和三个孩子。
赵信脸上露出笑容,他蹲下身来,在三个孩子的脸上摸了一下道:“放心,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今天回去补一补房子,真要下雨了也淋不着。”
“爸爸,我可以上房顶。”赵志侠说道。
“爸爸,别让他上去,他要飞檐走壁。”赵月悦说道。
“哈哈,就你大哥可以跟我上去。”赵信点了赵昱天的将。
“巴巴”原本埋在娄晓娥怀里睡觉的赵刚毅也醒了,赵信接了过来。小孩子已经有些重量,不能让自己娇滴滴的媳妇一直劳累。
那条巷口早已经走过去了,结婚后一段时间里,他还是很热衷于去旧货市场淘东西的,不过后来孩子多了后,就没去过。
主要是买回来占空间不说,还会留下把柄。
家里头收藏古董,这可妥妥的小资情调,四旧思想。
回到家中,赵信借来了梯子,好好检查了下房顶的瓦片,将一些残破的瓦片替换了下来。
全程下来,也就替换了二十几片,好似做了无用功。
但赵信的烦躁的心绪却彻底安定下来。
三十平米的房子,住了两个大人,四个孩子。他的条件已经够好的了,毕竟不是谁都能生在这四九城里。
条条大路通京城,他生来就在京城。这个世界天才无数,而他更是天才中的天才。
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就像这冬天里的雪花,真降落下来了,他也可以带着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
“爸爸,我们明天去钓鱼吧。”跟在赵信身旁的赵昱天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