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厂加入星海集团的大家庭中,让赵信从摩托车厂脱身出来的打算直接提前了。
好在摩托车厂有着邵正诚这位留学回来的工程师在,也能让后续的研发继续进行下去。
再者说,赵信也并非不管摩托车了,他将继续配合并且跟进邵正诚去打造三轮摩托车的生产线。
邵正诚带着跟着来的工人们离开圆满完成了工作,不过离开的时候却是有些感慨。没想到只是来了一场电动机厂,他机械方面的实践老师竟然陷了进去,而自己也要独当一面。
赵信直接住在了原先高明远的办公室里,带着娄晓娥派过来星海集团储备员工、以及电动机厂的一众工人们,开始对电动机厂进行一次大的改造。
首先排查隐患,将用了三年以上的电线尽数拆下来替换。
当然这种排查肯定得分批次,毕竟当前电动机厂还有订单需要完成。
赵信虽然不喜欢李怀德,但还是很喜欢赚李怀德的钱。再者说,他可是得到了消息,李怀德和那位喜王爷联合在一起,开办了所谓的清风洗衣机厂。
国产洗衣机自然还有市场,但比起以往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也就之前创办的国营还能撑得住,像李怀德这种肯定会亏。
当然亏多亏少,就看什么时候收手了。
娄晓娥也随后进驻在电动机厂,娄晓娥负责各种统筹,赵信则是带着技术人员排查整个电动机厂。
厂里的各种设备已经相当老化和过时了,并非国内当前的技术就只是这个高度,只是因为这个电动机厂原本就只是民用的。
军用电动机厂肯定远胜于此。
娄晓娥派遣了学习经营管理的大学生进入电动机厂先担任会计的职位,首先将厂内所有的资产摸清楚。
如此也好确定接下来的厂内改革方向。
赵信和娄晓娥忙碌了整整一周,方才搞定这些事情。
首先生产设备必须再从国外进口一批,这个找自家老丈人去办即可。
其次当前的生产模式还有待改进,需要对整个厂进行车间重组,如此也好打破原先的僵局。
除开这两点外,就是要招人。只有注入类似于冯程这样的新人,才能给原本死气沉沉的电动机厂带去活力。
当前这个年代老员工们只能代表经验和熟练,而新员工们则能带来技术与活力。
中途李怀德过来取货,赵信并没有出面而是让底下的人将他定下的电动机订单尽数交付。
李怀德随后提出的新订单,自然也正常接下。毕竟有了新订单工人们才能有活,否则都在工厂里闲着可不行。
当然当前阶段,除开订单需要外,赵信已经带着工人们开始对电动机厂进行大的改造。
而与此同时,娄晓娥送来消息,说是供销社多了一批电脑。
赵信当即放下手里的活计,和娄晓娥开车直奔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