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这天下海寇救不得?(2 / 2)

明郑1652 胜者即正义 1069 字 2023-09-20

除非,他已经“驱除鞑虏,恢复河山”,拥有了真正至高无上的威望,不然他就必须维系好自己的忠君爱国胜于父子私情的人设,就必须演绎好“忠孝不能两全”的佳话!

“清军打不过咱们,专门派了一个尚书来乞和。”郑成功看完冯澄世递交上来的议和书信之后,冷笑着说道。

陈泰派来的所谓“使者”自然还见不到郑成功,被军情司的人秘密押进“招讨大将军府”之后,就被冯澄世劈头盖脸一番审问,然后隔离了起来。

毕竟,这个时候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郑成功都不可能见一个传信的人,传的还是满清的议和信,也不能表露出自己的意思。这样,他关键的时候才能撇清关系——手下通满,本藩不知,也才能和陈泰好好拉扯,让对方抓摸不透。

而且,“议和”的事情只能在军中高层知晓,底层的士兵百姓是一点不能透露的,否则郑成功便失去大义了,更加稳不住人心。

这事毕竟太过敏感了,便是他手下的那些大将,都不敢多言。

“此皆是仰赖藩主神威,一战将清廷浙闽主力倾覆,其当前在西南又用兵正棘,除了跟藩主乞和,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冯澄世奉承道。“咱们正好将计就计,借着议和的时机休养生息,积极备战。”

厅中包括洪旭,甘辉在内的其余众人闻言也纷纷应和,在这个问题上,谁也不敢乱说话,更别说表态了,便是这其中最直的甘辉,也明白这个道理。

毕竟,这其中还有藩主郑成功的家事,他们就算已经不在乎郑芝龙的死活了,也还得顾及郑成功的面子和名声啊!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他们都是郑成功的人,郑芝龙早已经成为过去了,但这天下的道德观念就摆在那里,谁也不敢随便触碰。

与此同时,因为之前军议上清廷议和的消息还没有真正落实,郑成功只是一带而过。现在靴子落地了,他必须要给手下人一个交待,必须要名正言顺,否则事后必有大患。

“本藩知道,你们也都在担心议和之事,本藩又何尝不是呢?”郑成功微微皱眉,长长叹了口气,而后又面色艰难地说道:

“可本藩得幸蒙受国恩,便是身死也不能相报。如今正是国家危难,山河沦丧之际,又如何能以私情凌驾于家国之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无国便难有家,在大忠和小孝之间,大国和小家之间,本藩别无选择,只能舍小孝为大忠,舍小家为大国!”

厅中的诸将皆是战战兢兢,仔仔细细地听着,这种时候,他们若是遗漏了什么,不明白郑成功的真实意思,在之后就免不得会犯错误。而依着郑成功的性格,一旦犯下大错,别说是这一身官职了,便是性命都难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