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辉和苏茂领着几千兵马,不过短短一日,便将小半个福建都给“征”了一遍,当前“郑清议和”乃是清廷在东南的头等大事,这些知县在向陈泰请示之前,自然不敢自作主张,遇上了根本就是二话不说,直接就抢的郑军,也只能是自认倒霉了!
毕竟,陈泰,施琅,金砺,杨名高这些清廷重臣,也都是后知后觉,他们哪里能想得到郑成功会阴到这种地步,这种不要脸的事情也做得出来。最多也就是在事后骂一句,根本于事无补。
要知道,这一次郑军可是不费一兵一卒,就从清廷控制的二十几个州县卫所征集到了四十三万五千余石粮食,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余两白银,几乎掏空了清廷在这些地方的战略储备。
郑成功凭借着后世的记忆,知道这些清廷地方官不敢反抗,比原本历史上要大胆得多,连福州和福宁二府都派了兵马去。
清廷吸取了漳州围城大战的教训,为了防备郑军故技重施,并没有将沿海各地刚刚收获一个多月的秋粮转运,而是存储在了坚城之中,以便固守,这让郑成功捡了大便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靖海大将军”的顺治皇帝,还是明郑从海岛走向大陆,从闽南走向全国的天使轮投资人呢!
四十三万多石粮食,足够郑成功麾下五军五营近五万大军,以及数千农兵的半年所需了,再加上九十六万两白银,郑成功除了支付民政建设和麾下大军半年的军饷俸禄之外,还能十余万的盈余。
而十余万两白银,可以为郑军攻下潮惠之后的扩军准备近五千精锐士兵所需的兵甲装备。
其实也不难看出,若是以郑成功当前的实力,便是将海贸和漳南六县的收入全部投入军中,最多就是能养不到三万的野战精锐,一万多卫戍军,以及一万多水师和数千农兵。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郑成功还需要一场更大的胜仗,以夺取更多的土地人丁,获得强军所必须的粮草税赋和兵源地。
年前得此大胜,明郑也当即变得富裕起来,洪旭和郑泰更是都松了口气——有了粮食和银子,什么困难都不是困难了!
郑成功也随即开始频繁出现在了各部府衙,村堡工坊,军队营房之中,巡视着民政建设和军队训练的各项任务有没有达标,在还没有等到李定国消息的这段日子里,他只能继续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