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郑成功并不担心吴六奇和他打,反而是担心吴六奇不敢打。他要假装费了好些力气才击败吴六奇,然后慢吞吞地撵着吴六奇的残兵进入惠州,等着尚耿做出错误的判断。
其实广东大战最终能打到什么程度,是彻底收复广东,甚至是全歼尚耿二藩,还是功败垂成,不仅取决于郑成功的运筹帷幄,郑军将士敢战勇战,还要尚耿二人都犯错,甚至是在他和李定国的夹击之下失了分寸。
郑成功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会如此赞同周全斌稳扎稳打,先据潮惠,再徐徐图之,免得前功尽弃的方略。
周全斌策马立于三河镇东岸,郝尚久和王强就在他的身旁,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清军拆除,运输粮草辎重的水师放下了十几艘小舟,协助大军搭建了一座浮桥,以供大军通行。
前方是周全斌麾下的一个协正在河边整理队形,准备过河,他的斥候已经散到了前方五里之外,除了零星的吴军逃兵,并没有任何敌情。率先渡河侦察的骑兵在河流旁和山脊显眼之处举起了黑色和青色的小方旗,黑色代表着前方有沼泽或者河流,青色则代表了山林阻碍。
郑军的军律中对于“行军”自然有着无比严苛和详细的条例,大军未动,斥候必早已先行,如遇高山峡谷,山林阻碍,河流大川,或者是敌军突袭,便会举起不同颜色的旗帜通知。
军事文明发展到了十七世纪,对于训练有素,事无巨细的正规野战军而言,除非是地形特殊,难以侦察,或者是急速追击时不甚落入了敌人的埋伏,不然那种轰隆一声巨响,便已经身处几万敌军包围之中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到了三河镇,距离程乡就只有一百里左右了,咱们的辎重都在船上,将士们负担不重,若是按现在的速度,明日傍晚大军必能抵达程乡。”郝尚久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平静地对着周全斌说道。
“我的人还有七个潜伏在吴军之中,进了城之后再想出来传递情报就难了。不过只要吴六奇不是固守程乡,他们就有机会回来汇报吴军的部署。”王强也在一旁说道。
他的行动队随着郝尚久毅然选择迎接郑成功入城,并没有用武之地,但在郑成功的计划中,潜伏进吴六奇军中的那几个内应在之后的大战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他也被冯澄世派来和周全斌一起北上了,以便随时指挥部下传递军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