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永垂不朽(2 / 2)

明郑1652 胜者即正义 1026 字 2023-09-20

而随着局势的缓和,除了依旧不时爆发的哨骑战之外,西南,东南各地的交战实际上都已经停止,明清各方都十分默契的开始了休整大军,积蓄力量。

孙可望的主力虽然已经撤回了贵阳休整,但依旧在武冈,辰州等地驻扎重兵;李定国的主力撤回了梧州,除了在三水,肇庆,新会留下了数千兵马之外,似乎正在准备进攻桂林,夺回这个广西北部的门户;而郑成功则是在惠州留下了周全斌的“戎旗镇”,他的主力则集中在了漳州。

对于清廷而言,云贵的孙可望,广西的李定国依旧是心腹大患,清廷的南征主力大军集中在了湖广,同时压制西面的贵州和南面的广西。洪承畴的西南防线,经营重点也同样是湖广,他虽然也看到了东南郑氏的力量正在不断膨胀,但依旧认为西南的局势实际上更为紧迫。

毕竟,湖广是极其重要的产粮地,又有长江沟通江南,顺流而下进攻的成本极低。而且孙可望有和满八旗主力决战的实力,李定国同样强悍,但郑成功并没有这两者的实力或战绩。

同时,福建的地形使得郑成功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扩张,时间上还能再拖一拖。

而清廷的核心战略依旧是防守对峙,等待时机。屯齐多次想要出兵拿下武冈,以防孙可望和李定国同时从南面,西面进攻湖广,但都被洪承畴以准备不足为由阻止了。至于桂林的线国安,虽然没有等到援军,但等来了粮草,清廷给他的命令还是继续坚守桂林,牵制李定国。

广东方面,随着李定国和郑成功撤军,耿继茂终于又积极了起来,在高第还迟疑不进的时候,就直接领兵南下,还声称靖南与平南犹如手足,当共守广州,风雨同路。

当然,尚可喜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广州城内还有两千靖南藩的兵马,耿继茂那么积极,肯定是担心这些兵马被自己使计吞了。而且,耿继茂几斤几两,尚可喜是知道的,这家伙打仗或许不够,军情勘察,倒是有一手,这时候敢来广州,必然是确定了郑李两人已经撤军了。

不过,虽然耿继茂率领残兵进入了广州,高第最终也在清廷的催促下,不得已领兵南下,但尚可喜和耿继茂一样,都只是选择了加固广州城防,储备守城的物资,并没有任何主动进攻的意思。

尽管如此,周全斌在堠台堡垒修建完成之前,还是警惕性十足,他几乎派出了全军的哨骑,时刻对广州清军的行动保持警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