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建设成果,救国债与参观团
进入十月,长泰,同安,高浦所三地的屯堡陆续建成,残酷战争之后的荒土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此同时,潮州,惠州二府也有不少地方建立起了第一批屯堡,因为战争产生的流民和从广州府迁移来的百姓得到了安置。
在卢若腾和张煌言的联手打击下,那些在明郑高层并无根基,也根本得不到最高权力支持的乡绅在一番闹腾之后,迅速落败。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到死也不明白,郑成功一开始的纵容其实只是为了引蛇出洞,然后一网打尽。
要知道,乡绅阶级之所以强大,便是因为科举考试形成的庞大关系网,他们能够通过师生,血缘,同乡,甚至是同年,从下到上完成勾结,利用御史监察制度,影响中央的地方官员任命,甚至是掌握国家的舆论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实现对普通百姓的欺压。
但在明郑,他们原本依靠的那些关系都不存在,在没有门路的情况下,塞银子也是不好使的,甚至送的越多,死的越快。
明郑只是部分吸收了当地的旧官员,郑成功暂时还不用担心全方位欺上瞒下的情况在自己治下发生,但他也必须要着手培养自己体系的官员,否则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而卢若腾和张煌言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原本就不牢固的乡绅联盟在强有力的打击之下,迅速分化成了两派,那些想要浑水摸鱼,趁机占地的,几乎被一网打尽,而还保留着地契的,除了几个带头滋事的典型之外,基本上都得到了从轻发落,甚至是既往不咎。
郑成功不仅要实现自己占田的目的,也要强化明郑的政治信用,所以他得一边拿着刀,一边讲规矩,讲道理。单单靠武力,是解决不了所谓问题的。但若是有规矩在,又有武力支撑,那些想要继续在体系中生存下去的人,自然就知道该如何选择。
明郑并非不给他们生存的机会,只是很多利益要吐出来,而作为交换,这些拥有一定学识和能力的乡绅,在地租的收入之外,作为补偿,也将会在商业上获得机会。郑成功需要把他们打散之后,纳入体系,否则他们就可能投入满清的阵营,这是他当前必须要考虑到的政治问题。
不过,相比起长泰,同安,高浦所三城屯堡的几乎全面覆盖,潮州和惠州两府都只是以没收的清廷官员土地和战乱破坏,清廷禁海产生的荒地为主,这部分土地大概有七八千顷,分散在潮惠二府的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