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在郑泰也没有犯制度设计上的大错,只是在部门之间的协调对接,以及监察管理上,出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漏洞,让人钻了空子,占了便宜。
而郑鸿逵就游刃有余得多了,海上贸易,还只是转运货物,这些全都是他的老本行,郑氏在这方面的各处体制也都已经十分成熟,往往只有他坑别人的份,而几乎没有人敢在郑家的船队眼皮子底下耍花招。
与此同时,郑成功在这段时间里依旧是忙于军务,不仅仅是本部军队的训练调度,还有外部的局势。新成立的参谋部根据军情司提供的情报,不断展开推演和研究,制定出了针对各种情况的预案。
李定国发兵三万,将桂林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如今已然炮轰了数日,但线国安准备得十分充分,桂林城的城防依旧稳固如初,城中的清军经过了一开始的恐慌之后,很快便被稳住了。
之后,李定国和线国安两军在城外的小规模交战中互有胜负,但两边都同样是毫无进展。线国安没能取得任何突破,也不敢出城大战,而李定国从澳门购进和自铸的那五十多门大小火炮虽然威力强大,但轰击的时间还太短了,还远远无法打开局面。
郑成功通过军情司,还获得了湖广方面的部分军情。屯齐和洪承畴在得知桂林城被李定国主力围住之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调兵遣将,准备支援。
要知道,一旦桂林有失,那洪承畴所谓的“西南防线”,就将出现缺口,西南清军也会因此陷入更加被动的处境,湖广和广州也将岌岌可危。
但因为孙可望屯兵在辰州府和宝庆府南部的武冈州,同时威胁着常德和永州两个方向,洪承畴和屯齐目前还不敢轻举妄动,否则一旦后路被孙可望截断,救援的大军将腹背受敌。若是西南防线没了强军驻守,那就是如同虚设了。
而除了西面的局势之外,参谋部投入最多精力的,还是东面紧邻漳州府的泉州兴华,崇明-舟山作为呼应,也在参谋部的重点推演之中。这关乎着郑成功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他在处理完府中的例行公务之后,都会和参谋部的几个主官进行探讨,以尽快确定大军兴复泉州的最终行动计划。
军情司在福建和江南等地的部署更多,渗透也更强,清军在这些地方的军力部署,各部主将,基本上都在郑军的掌握之中,而郑军自身的实力,可调动的兵马,参谋部也十分清楚,这为他们的推演提供了充足可靠的情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