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澄世知道郑成功在担心什么,他细细斟酌了一番,又道:
“咱们此番集中了中军三个主力营,又有左军的三个营助战,兵马超过一万五千。而泉州城内的清军便是加上援军,也不过六七千人马,朴世用不会看不清楚局势。
藩主若是担心他最终坏了事情,大可直接按照原本的计划,让亲军营从上游搭浮桥渡河,从朝天门进城,清军就算有伏兵,也是在临漳门附近。但当前局势有变,就怕这个时间一耽误,刘国轩和王强的那点兵马守不住城门。王强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才会冒险策反朴世用的。”
“嗯,就按照王强的建议。”
郑成功听罢,当即点头道。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有点草木皆兵了,想得更深一层没错,但不该是这样畏手畏脚,犹豫不决。他如今占着很大的兵力优势,正面由石井一线的陆路攻势和万礼在海路的攻势都占着主动权。打仗是不可能不冒险的,但值不值得冒险,应不应该冒险,才是最关键的。
“让各部立即按原定的计划行事,同安和海澄的大军即刻开始休整。同时,派快马通知亲军营,将所有辎重留在原地,每兵只带两日的粮草,必须要在二十日亥时之前赶到临漳门西南的山口。若是迟了,就见机行事,至少要将一个千总部送进城中。”
山谷中的郑军营地内,此时一片灯火通明,无数战兵几乎同时涌出帐篷,在各级军官的命令下紧急列队,军中剩余的塘马已经提前出营,他们将为大军的行进探路,沿途设置路标。
这里就是即将从山路突袭泉州城的亲军营那两个千总部的驻地,郭廷在之前动员命令下来之后不久,便守在了此地等候命令。
他虽然担心此战过于冒险,会使得他麾下的亲军营损失惨重,但只要军令下来,他便会不折不扣的执行,直到完成作战目标。这也是郑成功多次在军事会议上强调的——军中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军人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郑成功当前的威望足以压倒军中任何不同的声音,他带领着明郑由弱变强的功绩,便是最大的倚仗。特别是西征大战之后,明郑拥有了稳定的后勤补给基地,使得郑成功的威望直接攀升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