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仅仅是明郑,李定国和孙可望这两支同样强大的抗清力量,已经元气大伤,正在夔东恢复力量的顺军余部,也同样是如此,他们都只是在局部占有战略主动权,清军处于守势,但清廷却可以随时扭转这一趋势。
而且,谁都知道,明清之间第二年必然还有大战,不仅仅是他们要打,清廷也必然还是要打的,局势如此,这没什么好说的,更用不着猜。
清廷方面固然简单,顺治皇帝虽然还很年轻,但背后有人指点,政治手段确实了得,清廷上下基本上是指哪打哪。
当然,顺治皇帝能那么顺利集权,最关键的还是宗室中那些有资历的王爷们几乎都死光了,各旗没有一个能撑得住场面的话事人,否则他想要坐稳那个位置,可不简单。
相比起来,南明这里要联合作战,就困难得多了,各方都互不统属,相互提防,甚至还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作为当前举足轻重,无论是在两广,还是在东南,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明郑,自然也成了孙可望和李定国都要拉拢的对象。
“李定国通过陈齐策,已经发来了第三封信,都是想要确定藩主明年是否还要继续西攻广州,他在信中说此次尚可喜损失颇大,而且清廷没有补充广州的迹象,他也已经摸清楚了广州城守军的实力,明年再战,必能一举拿下广州......”
冯澄世当着郑成功,甘辉,黄山,郑鸿逵等人的面,概括性地将李定国信中的内容转述了出来,处理这样敏感的问题,郑成功并没有直接召开军议,只是小范围内商议,以确定最终的处理方案。
毕竟,这种不利于团结,也和官方本身的宣传不同的事情,是不适合中下层的军官,甚至是营官一级的人知道的,就算是隔着一层窗户纸,也比没有的好。郑成功只希望自己的军队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战场上,保持纯洁。
“李定国的意思,还是想要藩主再次领兵西征,完全拿下广东之后,两军合力,从江西方向取得突破,那里没有清军主力,李定国觉得局面会很好打开,然后便能直奔鄱阳湖,再召长江口的水师发动进攻,届时便是东西并进,长江会师,收复整个南方。”
郑成功听罢,扭头看了一圈屋中的几人,这些全都是他军中府中,资历地位最高的人,他原本还想让在漳平大战中表现优异的万礼和在福清表现不错的刘国轩也参会的,但思虑再三,还是觉得不合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