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面云集的近四万郑军,济度和陈泰似乎都十分冷静,此时看不出任何要决战的意思,派出的哨骑和协助作战的骑兵攻击性虽然很强,但却十分克制。至少,清军前面两天的表现是这样的。
与此同时,济度偷偷派出部将觉罗阿克善统领两千余兵马扼守南面通往福清的山间通道,断绝了郑军绕道福清,北上偷袭的可能之后,确保后路无碍之后,他对于局势也更有信心了。
郑军的水师优势是清军无法战胜的,他们只能想方设法避免。但如果郑成功真的偷偷将部分兵马用水师运回了福清,想要走陆路,从背后偷袭,那济度和陈泰便要偷着乐了,这个时候分散兵马,绝对是昏招。
根据哨骑的汇报,他们其实已经发现了郑军此前用运兵船运走了一批人马,只是不知道那批人马是真的走了,还是郑成功使的瞒天过海之计。
不过,济度和陈泰原本就占着兵马优势,还觉得自己的兵马战力更强,分出两三千精锐,彻底免除后患,并不是一件多么难以下定决心的事情。
只是,郑成功运走的并不是战兵,而是此前随军而来的数万民夫,最后一批他故意留到了这个时候才遣回,便是为了迷惑清军,误导其做出分兵山中的决定,以削弱对方的兵力优势。
这对于清军来说,是不得不做的抉择,除非陈泰和济度能百分百确定郑成功没有那方面的行动。
这个时候,明郑大军军中,除了留下了几千个民夫在梅花所,以备不时之需外,随军而来的其他民夫大部分都被水师送到了镇东卫和平潭,以备大战胜利之后,迅速调集。
郑成功为了让济度领着尽可能少的清军主力来决战,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心里很清楚,这是背水一战,只要明郑赢了,击败了这几万八旗军,天下四方必然因此震动,甚至是丧胆。
脑中思考着当前的局势,不可控制的广州战场依旧牵动着他的神经,郑成功回头看了看此时已经悉数来到中军大营的心腹们,心中顿时轻松了不少。
冯澄世,黄山,万礼,黄廷,王秀奇,周全斌,以及刘国轩和余新正在他的身侧,洪旭和郑泰留在了漳州主持大局,郑鸿逵则是正在海上忙着为大军协调后勤。他们虽然都没来,但是此时也浮现在了郑成功的脑海之中,没有他们,他不敢倾尽全军,在外线和清军主力来这样一场押上全部的生死决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