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营麾下的大多数将士虽然反对内战,可张虎的一席话直接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冯双礼,白文选,马进忠,马宝,马惟兴等人都不敢再劝阻,只能是密谋战场倒戈。
为了计划可以顺利实施,他们还一同进言,要求孙可望归还白文选兵权。孙可望此时达到了出兵的目的,觉得自己优势很大,不免大意起来,随即任命白文选为“征逆招讨大将军”,马宝为先锋,自己另率一军随其后,号称数十万大军,以“清君侧”之名出师。
等郑成功收到军情司关于“孙李大军集结,内战一触即发之急报”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下旬,而明郑大军此时同样集结完毕,蓄势待发。
不过,孙李忙于内斗,郑成功却是要趁此时机,一举收复江南,奠定和清军主力大决战的基础。若是等到他们内斗,决出胜负的消息传出,到时候不管孙可望有没有降清,清廷都必然会调集更多兵马到江南。
“交水之战”既然已经如期爆发,那最终的结果,郑成功也基本能够猜得差不多了。
孙可望派马宝、张胜领兵前往昆明偷袭,与王尚礼里应外合,断绝李定国后路,并扰乱其军心得部署固然没错,但马宝早已经下了决心倒戈,他却丝毫没有察觉,这就大错特错了。
如此一来,随着白文选,马惟兴等人纷纷临阵起义,前后失据的孙可望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众叛亲离,从者不过数十骑。”
再往后的事情郑成功猜不到,孙可望的死活和去向,那就只能看天意了。不过,洪承畴和清廷的态度和动向,却是有迹可循的。
从军情司在湖广和粤北等地打探到的军情来看,洪承畴此时已经十分消极,甚至有可能和原本历史上一样,因为错误预判局势,准备乞病退休,以求全身而退了。
如此一来,洪承畴得到,并确认孙李内战的消息,最早也得到九月份。毕竟,若是孙李和好,这极有可能是两人使出的障眼法,就是为了让他轻敌冒进,或者疏于防范,甚至是调虎离山,然后趁虚而入。
换言之,如今时间还是站在郑成功这一边的,等到清廷从湖广等地调兵遣将支援江南,恐怕已经是十月,甚至十一月了。
郑成功有足够的围攻南京城,并收复周围的州县,建立基层统治,同时还可以在西面构筑防御,抵御清廷的援兵。
不过,岳乐确实本事不小,靠着价格危机后期抛售风潮低价收购的物资,居然一度把数万绿营的整训弄得井井有条,甚至还加订了三千支火枪,十五门山寨版的四磅炮,准备进一步加强军备。
但这也使得岳乐对于最终的危机毫无防备,前期的这些获利和清廷在税收上的损失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算不了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