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枫开局连得四分,不需要老尼尔森开口,场上的勇士球员就知道接下来要注意路枫的个人得分能力。
同样的道理,路枫也知道自己连续得分之后勇士一定会重点关注自己,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将勇士的外线防守牵着住,给队友创造出更好的得分机会。
轮到勇士反击,超音速连续两次快攻打进后,勇士很想还超音速一个,奈何前场传到球的时候,超音速突然加大防守力度,勇士被迫将自己的进攻速度慢了下来。
球在外线来回传导,循环几次后,勇士依然看不到任何打进内线的机会。
很显然,勇士这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用个人能力强势完成进攻。
勇士个人能力最强的两人毫无疑问当然是哈达威和穆林,穆林面前有路枫防守,哈达威自然不可能傻到让穆林去单打路枫,这不是相信穆林,而是在坑对方。
哈达威对位艾弗里,两人对位过多次,他很熟悉对方的水平,也知道该如何在艾弗里面前得分,不需要任何试探。
将重心降低,通过运球调整节奏,哈达威看准机会把球往外拉开,一个标志性的Killcrssover变向……
和艾弗森那种力量速度兼具的不讲道理的crossover变向不同,艾弗森因为启动速度快,变向动作十分简单,要么拉球之后直接突破,要么拉球之后往右侧变向再突破。
哈达威因为对抗能力不强,变向的目的一定是晃开防守人给自己拉开空间,强行突破对他来说很不值得,体能消耗大的同时还很容易受伤,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哈达威的变向既能从左往右拉,也能从右往左拉。
面对艾弗里时,哈达威的选择只有一个,因为艾弗里的站位明显偏向哈达威右侧,这是在明牌告诉哈达威让他突左边。
艾弗里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因为路枫和穆林在哈达威左侧,艾弗里要把哈达威朝着路枫所在的方向逼,让哈达威自己跑进路枫的协防范围内。
哈达威没那么多时间去思考,看到左侧有机会,想也不想就选择了突破左边,结果刚踏进三分线一步,立即就发现自己上当了,路枫很明显朝自己这边挪了下位置,与此同时艾弗里也迅速跟上。
哈达威看了眼穆林的位置,想看一看有没有传球机会,奈何路枫所选择的防守位置太过刁钻,恰好站在禁区贴着罚球线的90°角,可以同时照顾穆林和哈达威两人,哈达威这时候传球,甚至还有被抢断的可能。
禁区贴着罚球线一条线的范围,这是扫荡防守人最喜欢的防守站位地点,在没有防守三秒的时代,这样的站位可以让一个合格的防守球员同时对两个甚至三个的进攻球员形成威胁,这也是为何90年代正面60°~90°的长两分没多少投的根本原因。
哈达威咬了咬牙,用了不到半秒的时间,靠着多年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最合适的进攻防守——急停跳投!
他不用验证就知道,在艾弗里追上自己的瞬间,路枫一定会放弃对穆林的防守上前包夹自己,想不说球权会不会被超音速抢过去,就算哈达威最后把球传了出去,勇士这次进攻回合多半也要被破坏,最后只能压哨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