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母吩咐道:“老爷走了,你们也坐下吃吧,吃完了好去看戏。”
金荣致谢道:“谢谢太太。”
刘守华佩服道:“对了燕西,真让伱给说着了,南方收回海关税权后风气就愈发对外强硬,之前的强硬态度让我积攒了很多声望呢。”
金燕西表态道:“四姐夫,你也是少壮派,回京调任还要保持鹰派作风,国人就喜欢这个,整个金家给你做后盾,也不用怕洋人。”
刘守华问道:“我知道了,听曾次长说大哥要补我的缺,出任驻扶桑领事?”
吴佩芳回答道:“这是好事呀,依我看这是个加官进爵的机会呢。”
金凤举叹道:“唉,倒也是奇怪,说一声要走,感觉有许多事情没办,可是仔细一想又没有什么事情。”
吴佩芳安抚道:“你能有什么事呀,无非是放心不下新姨奶奶呗,你放心去吧,我一定把她照顾好。”
(金凤举:我信你个鬼。)
……
京城·金公馆·戏园。
“听一言来怒气生,叫声贼子听分明。叛教罪行早招认,免你今日受非刑。”
“主教此话理不清,真理岂容胡乱行。今日虽死何足恨?科学总要见光明。”
“地心早已是定论,妖言惑众罪不轻。苦海回头是君子,执迷不悟要祸临身。”
“当年观测看得清,木星身旁四卫星。从来围着木星转,说什么地球是中心。”
现在的演员的确卖力气,腰上往往扎一条板带提着气,全凭一条肉嗓子,保证所有人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台上于子龙扮演的伽利略可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事情,与《三堂会审伽利略》相比,万筱菊的《一缕麻》甚至在津港引起过争议,但《一缕麻》已经在各大校园里头传开了,顶着京戏改良的大名,号称时装京戏!
实际上,此时的华国,正是新旧潮流交汇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想,各种艺术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都较着劲,想走出一条路来,京戏界也是如此。
这时候的改良创新可比后来猛多了,听听这些戏码,《拿破仑》、《马克白》,真就穿着洋装在台上唱,所以后世曾小贤看见老头唱京剧版加勒比海盗的惊讶着实没必要,这时候的人玩儿的已经很前卫了。
《一缕麻》的故事没什么新颖,改编自一本杂志上的悲情故事,但演完之后,观众的两极分化很严重,前排的女学生热烈鼓掌,甚至还有哭的死去活来的,后排的老戏迷有的就不乐意了。
《一缕麻》这出戏一开始遭到了不少质疑,追求京剧改良的万筱菊毅然奔赴坤港,在那里连演四十五天,场场爆满,后来他不再那样激进,而是着力于对传统戏的改进和创作符合国人口味的新戏。
于是一出出经典剧目得以在后人面前呈现。
今儿个这出《三堂会审伽利略》把金铨和白雄起都看得直叫好,尤其是那句:科学总要见光明。让人感觉非常有意义,由此也可以品出作者金燕西的内心所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