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下手的对象,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针对的都是那些还没成长起来的潜在对手,把“欺软怕硬”作为了挑选打压对象的原则。
尽量去扼杀那些没有成长起来的对手,但对于那些已经成为一方巨头的对手,陈兵却保持着“尊重”,很少去正面挑战。
在游戏领域,陈兵一直没有去主动挑战过雅达利的地位,一直在打压的是还没有成长起来的任天堂,等到雅达利自己作死之后,才会去继承雅达利遗留的市场。
在PC硬件领域,陈兵一直是跟在IBM后面,亦步亦趋,直到IBM真正开启了PC时代,诸多竞争对手即将陆续出现之时,才开始全面启动PC相关的产品线。
而在软件方面,尤其是操作系统领域,陈兵要做的就是一根“搅屎棍”,把这个领域的格局彻底搅乱,不允许出现一个垄断经营者。
陈兵对微软下黑手时,微软虽然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但仍然还只是一个小型的软件公司,而且整个软件产业也不过是刚刚兴起,还没有成为重要的产业领域。
即使如此,陈兵也只敢于挤压微软的空间,而不敢有取代微软垄断操作系统的想法。历史上,微软能够成为垄断者,是因为她是灯塔国的公司,背后有灯塔国的支持。
看看微软在面对欧盟的反垄断调查时,能够表现的多么强硬,如果换一家非灯塔企业试试?灯塔是不会允许一个不受他们控制的企业,垄断这种产业领域的。
陈兵从来没敢想过,能够在操作系统上面赚到多少钱,这个钱根本就不是他能够伸手的。
经营数据库的甲骨文、经营网络通讯设备的思科,同样都是还没有真正发育成熟的幼苗,陈兵提前下手摧残一下,也不会引起太多的注意。
至于那些已经成名成家、身强力壮的灯塔巨头,陈兵则基本上不会轻易去引发冲突,例如INTEL、TI、摩托罗拉等公司。
陈兵与这些公司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尽量拉拢成为利益伙伴,然后在他们的光环之下,承接一些技术转移,岂不是美滋滋。
CPU是现代电子产业的核心,其地位就像灯塔国的航母一样,而INTEL则是灯塔航母中的旗舰,电子科技产业的旗帜,任何非灯塔国的公司,敢于去挑战这个产业,就要先做好与灯塔国彻底撕破脸的准备。
陈兵会把半导体领域作为核心的产业去经营,但陈兵绝对不会主动去撩拨这根最敏感的神经,去研发PC的CPU,最多是去走ARM的路,试试看能不能让ARM无路可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