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是设备全部进口,对海外的依赖就太大了,而且很多高端的设备,还在巴统的限制名单之上,无法进口进来。
这对我们英豪的限制就太大了,如果这些半导体设备,能够在国内生产,我们英豪就可以摆脱这种限制。”
陈兵这个时候,不可能去谈什么“卡脖子”问题,但这个时候还是在冷战期间,巴统对华国还有一张长长的禁运清单,其严格程度和覆盖面的广泛,远比后世的“卡脖子”要夸张的多。
王守武点点头,如果从绕开巴统管制的角度来看,陈兵的这个想法就合理很多了,不过王守武还是继续问道,“小陈,你对国内半导体设备的情况了解吗?”
陈兵这次到是很实在,“王老,实话说,对国内半导体设备的状况,我们搜集过一点资料,但只是皮毛,对真实的状况,我们还真的是了解不多。
这也是以后要多麻烦您老之处,英豪公司设立在香江,工厂也是建在特区,对内地的设备产业,还是有些隔膜的。”
陈兵前世自然深入研究过内地的半导体设备产业,不过他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时候,已经是新世纪之后了,距离现在这个时点已经过去了20年,他看到的很多资料,难免有很多粉饰之处,与实际情况未必相符,他根本不敢把那些资料当成决策的依据。
王守武脸上露出了明显的遗憾之色,“小陈,看来你确实对国内的半导体设备了解不多,有些想当然了。
国内确实有些半导体设备的生产能力,不过恐怕很难达到你们英豪的品质要求,你这个新厂即使建了,恐怕大部分的设备,还是需要进口。”
王守武对于陈兵想要采用国产设备,肯定是打心底里欢迎的,但王守武可不是后世那些招商人员,不会把投资先骗进来再说。
英豪是国内极为重视的合作对象,如果因为一些基础信息误判,作出了严重的错误决策,虽然没法怪到内地头上,却有可能影响双方后续的深入合作,这个损失就大了。
对于王守武的说法,陈兵到并不意外,很是沉稳的问道,“王老,以你的估计,如果我们要建这个厂,设备的国产化率能够达到多少?10%有吗?”
听到陈兵说出这个数字,王守武心先放下了一半,能说出这个已经“不太礼貌”的数字,说明陈兵并没有报不切实际的奢望。
不过王守武还是遗憾的摇了摇头,“恐怕到不了。”
陈兵没有再去估计数字,而是问道,“据我看到的资料,国内不是已经研发出离子注入、光刻机等设备了吗?应该还曾经出口过。”
“这个?”王守武抬头看看坐在那里表情严肃的大员和周主任,看二人没有要岔开话题的意思,又略微沉吟了一下,才解释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