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是半导体最核心的设备,是半导体制程的关键所在,需求方对技术的先进性和性能稳定性的追求,完全无法用低价格去进行平衡。
光刻机对技术的需求是极为刚性的,达不到最低的技术水平,根本就无法打动客户。只有最先进的设备,才能在市场上赚到钱。因此光刻机市场,往往是一家独大。
虽然略微次一级的光刻机生产厂商,依旧能够有客户,但那是因为客户本身的制程要求不高,太先进的产品技术冗余太多。但这种次一级厂商也只能吃点残汤剩菜。
未来几十年,半导体是技术演进最快的产业之一,在摩尔定律失效之前,几乎每隔量到三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技术升级。
当前全球半导体的制程还处在微米极,1.5微米的工艺就已经算是很先进的工艺了。
但很快就提升到亚微米级,从0.8微米开始,0.5微米、 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到0.13微米。
而纳米级也并不遥远,从0.13微米开始,制程的计算单位就会换成纳米,从130纳米、到90纳米、65纳米、32纳米、28纳米、14纳米、7纳米,到陈兵重生时已经开始触及3纳米、2纳米。
短短四十年的时间,半导体的制程跨越了十几个技术等级,这种迭代的速度,在其他产业中,几乎是很少能够看的见的。
而这种技术迭代的过程,最核心的设备光刻机,也恰恰是推动半导体技术迭代的主要动力。
现在的光刻机技术,刚刚开始进入缩放投影光刻机的的时代,其实是刚刚踏上未来几十年技术竞赛的起跑线。
在没有进入缩放投影之前,光刻机都是1:1投影的,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光路设计、光学系统,不需要特别尖端的光源技术,也不需要精度特别高的工作台和校准系统。
这个时代的光刻机,其实算不上特别复杂,内地在这个时期与国际上的技术差距,也没有那么的明显。
但进入了缩放投影时代之后,光刻机的复杂就开始日渐提升了。
同样都叫光刻机,但以缩放投影为分隔点,分隔点前后的光刻机技术差异之大,甚至可以完全当成两种产品来看。
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1:1时代的光刻机竞争只是运动场上的预选赛,对于参赛的队伍,没有什么要求。而采用了缩放投影之后的光刻机竞争,才是进入了决赛的赛程。
内地70年代,积累的光刻机技术,取得的所谓成就,其实都是预选赛阶段的事情。但当决赛开始举行的时候,内地根本就没有参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