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马上顶了回去:“地铁十年能不能覆盖渔城还不好说,现在公交仍是出行主要工具,也承担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未来用电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组长疑惑地看了李波和郭怀义一眼,问道:“公交能在晚上充电吗?”
“充不了。”李波面不改色地道:“供电局不了解情况,每个站只有6-8根桩,怎么充得了那么多车?”
郭怀义心中一紧,也附和道:“是。”
组长转头问荀晓涛道:“你们有没有跟他们协商用电时间,考虑过实际运营具不具备限电条件了吗?”
荀晓涛摇头道:“用电单位都这样说,我们不可能挨个去核实,只能按规定处理。”
组长见协调没有结果,一方面要求荀晓涛跟局领导汇报并商量,尽量支持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求公交集团和绿能公司想想办法,争取克服困难。协调会无功而散。
荀晓涛离开了发改委没多久,监管员打来电话询问有没有变化,荀晓涛轻松地说道:“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意味着按原定计划执行。
姜驿第一时间将供电局拉闸贴封条的事情汇报给冯国强,冯国强沉默半晌说道:“今天会议协调没有成功。我已经跟巴士集团副总李波商量了,他们再支持人挪车。”
“20辆公交车的充电需求无论如何调度都不是四根桩能满足的,挪车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有了切身体会,姜驿才真正理解为什么电力问题每次都能成为会议的聚焦点。
“不要慌,我有别的准备。”冯国强的声音仍然有着自信,再次让姜驿充满了希望。
银湖充电站超负荷对诸玉山来说只是一件小事,他没有刻意去关注,也不知道营销部已经强制限电了。临下班的时候,诸玉山接到了能源局南方局一位领导来访的电话,对方正在渔城。诸玉山不敢怠慢,在办公室耐心地等待着对方的到来。领导如期而至,两人交谈良久,随后领导的专车踏着夜色离开了渔城。
能源局才是冯国强真正的后手,渔城发改委虽然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管单位,但是更多的是发挥协调作用,不能直接安排。发改委下面设有能源处,不过级别比渔城供电局矮了整整一头,双方实力不对等。能源局则不一样,承担能源监管职责,不论是电力生产企业,还是输配电企业,都要接收能源局的监管。而南方局作为能源局的派出机构,渔城供电局正在其管辖范围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