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开始之前,这位“不懂人心”的王者按照周正义所说,花了将近两个小时,通读了一遍《水浒传》中所有林冲登场的地方——有着圣杯灌输的现代知识,她其实可以直接读懂中文版的,对一些用词和情感,能体会的更加到位。
抛开情节本身,阿尔托莉雅也承认,这确实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扣人心弦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再此基础上,林冲一生的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让她感到十分可悲。尽管人种不同、文化不同,但,身为王者,阿尔托莉雅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位名作家隐藏在故事背后的观点。
乱自上作,这些好汉、英杰、盗贼……三教九流,不过是朝廷这个大染缸下的一个个牺牲品。
林冲的“逼上梁山”,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
仅仅是因为一件荒谬小事,得罪了手持大权的朝廷大员,最终,不得不走向一个家破人亡,山上为寇的可悲结局。
秉承着圆桌议政体制的阿尔托莉雅,非常鄙夷书中那个昏聩无能的朝廷。她甚至认为,假如朝廷中人哪怕只剩下一半正常的人,维持这个政体运转下去,很多被逼上梁山的现象,就根本不会发生。
八十万禁军教头,八十万!
禁军,也就是直接听命于王的护卫军,在任何政权下,都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
试想一下,能成为这支队伍的总教头,是要在多么严格的程序下,经历过层层筛选,最后大浪淘沙,才淘得这样一位人才。若是能将他所掌握的武艺,通过训练,传承给八十万人……哪怕只有十之六七成,那该形成一股多么可怕的战斗力啊!
他的本领,阿尔托莉雅已经在对战中亲身领略过了,进一步说,即便是当三军的团练总教习,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想想一支人均精通枪法,进退有度的军队,那该有多么剽悍的战斗力啊!
可惜,恰好也是在林冲的那个年代,官兵的战斗力可谓是拉中拉,被外敌碾的头都抬不起来。内忧外患,莫过如是。
越是想,越觉得惋惜。如此人才,为王者不知道善加利用,反而把他逼成反贼,刀兵相向。
阿尔托莉雅既同情他的经历,又对这本书中,林冲最后的结局感到不值——她不能理解书中那位梁山泊头领最后的决定。面对一个腐朽不堪的王朝,你的忠诚,在政敌眼中,根本毫无意义,反而成为攻击你的手段。在她看来,更像是这位头领的一厢情愿,最终使得梁山众皆星散。
不过……同情归同情,成王的阿尔托莉雅,是一个能将理性和感性精准切割开的存在。
参与了圣杯战争,立场便已划定,为了最后的奖品,一切多余的情感,都应该在战斗中被抹杀!
————
数秒的僵持,以林冲的突然收力为告终,阿尔托莉雅没料到他会如此,尽管她已经尽最大努力调整步伐,却还是止不住前冲的势头。就在此电光火石的一瞬,林冲别开宝刀,右腿发力,凌空跃起,腰胯在空中翻腾一周,带动左腿使出一招披挂,狠狠砸在少女的天灵盖上,砸歪了她的冠冕——这对一个王者而言,几乎是不可容忍的事。
然而……
不等他利用这好不容易创造出的先机,一左一右,又是两人包抄上来。
阿芸取回了她的青锋剑,看似如舞蹈般轻飘飘的剑招,直点咽喉,透露出一股盎然杀机。
而叶观武则是与她打起了配合,有意将重心放低,一记又快又狠的扫踢,瞄准他的下三路,准确说,是腿部最为脆弱的膝窝。考虑到弯曲、跳跃的需求,腿部铠甲必须得给这个关节留出空隙。也就意味着,它是甲胄都无法防御到的脆弱存在,一旦被踢中,以他的力量,足以将自己扫翻在地。
依旧是很没有武德,一个上段,一个下段,同时发起进攻!
“啧……”
林冲快速做出了变阵,并不恋战,主动后撤,放弃了对阿尔托莉雅的有利劈斩位置。凌空跃起,刀身横架,在躲过这发低位扫踢的同时,挡住了阿芸刺来的青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