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儒家天然就适合传播知识啊,而且舍儒家之外,还有能啥好办法。
总不能再起才开始修建学宫吧,这些年来赵政做了不少的大事,粗煤、精盐,白纸、精酿,水泥、玻璃……可偏偏却忘了开办教育。
现在才来兴办学府,黄花菜都要凉了。
可也不是没有办法,这个时代人才不都是出自诸子百家么,既然只有诸子百家才会系统化培养人才,那就——将诸子百家一网打尽好了!
对头!
就是这样!
就是要这般搞才对!
此念头一起,赵政脑海轰鸣,将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诸子百家,不就是一百所“学校”么,只不过如墨家儒家这样的显学、是大学,如轻重计然这等党派、是大专。
如名家纵横家这样的、是外交专业,而鬼谷兵家那样的,就该塞到国防专业去。
如此一想,是不是就茅塞顿开了。
当然了,诸子百家不等于就是诸子学院!
只不过这些诸子学院扩散得极度不平衡,或显或隐、或盛或衰,像是农家专业、足有十万在校生,而计然家呢,就连像样的传人都找不到。
更有如同诸子略、诗赋略这等,只有说辞,甚至佚名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只留下一字半句,就连具体的典籍书简都没有。
转换到现在就是学校或倒闭,或废弃,就连校名都被根除了。
骤然起立的赵政,身上绽放出强烈的气场,霸道非常,“那就拟旨,邀约诸子百家入咸阳,共襄盛举!”
朝堂上先是一静,随即百官哄堂争论起来,激烈无比!
大体上,百官的意思都是一致的,狼多肉少,呃,就是不欢迎,若是被百家抢了他们饭碗,那他们还怎么混啊。
可政可却不惯着他们,“那容纳六国土地之后的大秦,谁人来治理,又由何人拿人头担保,能可处理得井井有条、政通人和!”
自然是没人胆敢作出担保的,今天你若是敢糊弄政哥,明天政哥就会拿你的颈上人头开刀,绝不会惯着。
尉缭子倒是很感兴趣,此事赵政可没有跟他通过气,提问道:“不知陛下此举,目的为何?”
赵政也是刚刚才想通的,事情还得从赵政的师傅说起,还记得那位章台阁的藏书馆“扫地僧”么。
面对周王室的百万典籍,老者整理了一辈子,都没能找到李聃在周王室当“图书管理员”之时,成道过程的手记。
那时赵政还准备用“研究生”设套,将被套路的老者给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