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王承恩进军营
不过在事情持续发酵之后,还有另一波人也掺和了进来。
他们就是正在苦苦支撑的流寇头领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
自从车厢峡一役之后,这些流寇的处境一直不好。
原本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会成为他们野蛮生长的黄金时期。
然而因为萧云的特战队快速终结了鞑子的入侵。
一下子让官兵有了实力和时间,及时的阻止了这些流寇的逃窜。
为了避免被官军一网打尽,各路起义人马不得不四散而逃。
高迎祥和李自成趁洪承畴无暇东顾,率兵东进,然而东进的也不顺利。
另一边张献忠选择入川,准备攻打夔州,可被秦良玉提兵拦截,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他仓惶逃走,在路上又正好遇上回川的秦良玉之子马祥麟,结果被前后夹击,不得已又退走湖广。
就在各路叛军不断被官军挤压生存空间的时候。
同样因为萧云,大明朝廷开始了对登州的讨伐,将一部分兵力抽调至山东,才让他们有了喘口气的机会。
然而这口气还没喘完,接着就是派往山东的兵力陆续调回。
这一下又被官兵撵的四处乱窜。
他们再次感受到了压力,张献忠已经开始盘算着是不是再投降一次?
接下来,他就得到了曲阜审判大会的消息,这让他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在今年以前,张献忠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登州兵,什么墨家。
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敢硬刚官军。
在流寇满地跑的时代,竟然有这么一群反贼,始终没挪地方!
造反多年的他自然知道这样有多难。
所以他就起了派人过去凑凑热闹的心思。
若是能与墨家联系上,联手对付官兵,或许这会是一条活路。
无独有偶,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闯王高迎祥。
高迎祥在王自用死后被推举为闯王。
不过他手下的十三家七十二营基本也是各自为战。
虽然这时候跟着他的人马东进的比较多,但现在提出派人去曲阜的时候,却没有人愿意去。
毕竟这算得上是去求援的,他们不可能派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这样显得诚意不足。
最后还是李自成自告奋勇亲自前往。
这时候的李自成还没有后世闯王的气势,不只是他,包括现在的所有流寇,还都处在官兵压制的状态,远没有后来那种吞并天下的气势,说白了就是求活而已。
所以谁也不可能觉得将后来的大顺皇帝派去做探子有什么不妥。
相比之下,张献忠的手下就没有那么多算计。
他和别人不一样,没有投靠谁,而是直接在自己的家乡组织的起义军。
由于他小时候读过书,又受过军事训练,所以为人机敏,果敢勇猛,颇有领导才能。
特别是刚起义时,挑选了四个少年收为义子,自己亲自培养,不论结果,这样的行为也极具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