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的气氛很活跃,很多人想到了北伐针对北元之类的事情。
张丰心中暗道他们想多了,自己又不是朱元璋的代言人,只是来讲课的而已。
不过课堂学生联想能力丰富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不用去解释的太多,他们可以自己脑补。
朱元璋同样在思考这些问题。
“张天师说的这一切,全是站在高度上俯瞰历史,俯瞰整个大明。”
朱元璋朗声说道:“你们要好好学着,从张天师说的这些里面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不要一个个跟混日子似的。”
“是,陛下。”
听到朱元璋的话,大臣更加觉得张丰就是在朱元璋的授意之下讲的。
从商鞅变法,到梭伦改革,到北魏孝文帝的民族融合政策。
这无疑都在向他们透露着接下来的一个朝廷趋势。
洪武十五年,可能真的要变了!
天还是那个天,但会有很多的变化。
李善长默默叹了一口气,心中暗付:“这一日到来了,变法从商鞅开始,等会再说到宋朝,接着就是大明了!”
早在去年胡惟庸出了事之后,李善长就觉得政策上肯定会有大的变化。
李善长没有想要出头的意思,坐在百官最前面,却是说话最少的一个。
“民族融合是一件长期的工程,而且利在千秋,之后我们应对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民族问题,都可以借鉴孝文帝的一些做法。”
张丰总结了一句,顿了顿,说道:“接下来我们来提一提宋朝变法的事情,先从庆历新政的背景开始。”
李善长嘴角扬起一丝弧度,果然跟自己猜测的没有错,从商鞅变法一直说到宋朝,后面就会提出大明的事情了。
毕竟宋朝距离大明并不遥远!
说到庆历新政,知道的官员脑海中立即就出现了范仲淹的形象。
“要不是当时阻力太大,庆历新政一旦成功,或许整个宋朝的历史都会改写。”
“范文正公太过优秀,受到的打压才会这么大,当时仁宗皇帝要是更加强势一些,或许情况也会不一样。”
“失败的太可惜了……”
“……”
提到庆历新政,许多人都为之惋惜,要是当时范仲淹能够成功,宋朝能够借着这个机会强大起来,说不定还真的会不一样。
就连朱标这一会也是接连叹息。
范仲淹所有的做法都是好的,就是阻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