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青年(1 / 2)

笃行如众 清幻sky 606 字 2023-12-11

“青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前些年我在网络上看到的问题,直到现在,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仍存在激烈的讨论。而我认为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引发较大规模的讨论,是因为每一位青年,对‘青年’二字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就像有1000个读者,就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我突然有些好奇,这么一个极易带上个人主观色彩的词汇,在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关于“青年”二字《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人十五六岁至三十岁左右的阶段”和“处于十五六岁至三十岁左右的人”很明显这两种解释,前者突出的是时间段,后者突出的是处于这个时间段的人。而我个人更喜欢的一种解释是不在词典上的,在我看来青年代表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不服老、不服输的心理状态。

我印象中的青年人多数具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有“少年未知人世愁,任性不改逐风流”的天真与锐气;也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定。在未来的日子里对于功和名,青年人会有恰到好处的追求,经过多年的沉淀,便有了“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般的胸有成竹,也会收获“明年此日青云上”的结果,自然流露出“却笑人间举子忙”的情态。

作为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我们身处海晏河清的美好时代,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伯乐与千里马,如果那个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生在千年后的新中国,大概就不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更不会向当权者委婉地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愤慨与绝望之辞。

我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说:“身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古往今来,在大中华这片俊采星驰、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涌现过太多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那个满腹经纶的王勃,绣口一吐便是一片人才济济,万世太平的景象,千古传唱的骈文《滕王阁序》在一场酒会上诞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