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厂的生意和生产进行得如火如荼,李桐福除了监督铝厂和塑料厂按照陕客提供的图纸,生产座椅配件和塑料底板,还启动了皮衣的生产。他们的皮衣是真皮,用料足,加上忘情川流传几百年的缝制技术,缝合的皮衣针脚细腻,结实耐用,古法加入羊绒内胆后皮衣的保暖效果极好。只是在杨柳方看来他们生产的皮衣样式比较老土,和市面上的西式风衣、毛呢大衣以及与羽绒服和夹克服比起来,版型差太多。
可李桐福请来批发市场的老周看后,觉得这种皮衣有市场,尤其是中老年人,并且让李桐福主打这一个客群。而针对年轻人,则给他们灌输一种孝敬老人送保暖皮衣的理念。二人还创意性地想了一个广告语:“关爱老人,就送最贴心的温暖。”也许是出于当年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他曾抽走股本金的愧疚补偿,他一下定购了三千件皮衣,浸淫批发市场多年的他还建议李桐福生产大头皮鞋。这种源自军靴,采用粗糙的牛皮与帆布结合的鞋子,是我国西北和东北这些寒冷地区的人冬季必备的保暖神器。
李桐福闭门造车,从老周那里采购了十双大头鞋,让忘情川的工人拆解完成后,一模一样地将鞋帮仿制出来。正好他在盯着西州塑料厂生产陕客座椅底座,就让塑料厂给他做了十双大头鞋的鞋底样品,塑料厂当然尽心,目前整个厂除了生产塑料盆和塑料桶,大的订单都来自他们柳方实业集团公司,平时巴结还来不及呢。塑料厂采用了最先进的塑料合成技术,很快按照李桐福提供的大头鞋的鞋底,生产出了一种叫做牛筋底的鞋底。
收到样品后李桐福十分欣喜,感觉比原鞋的鞋底无论是美观度还是耐用度以及保暖度都要好得多。他让工人采用缝制与胶合技术相结合的方案进行组合,于是十双仿制的大头鞋样品很快就做了出来。那时大家都没有什么版权保护的概念,老周拿到样品后,根据自己多年的市场批发经验,觉得这种鞋子只要价格合理,一定有广阔的市场,就和大衣一样定制了3000双,而李桐福根据以前做皮鞋销售的经验,定生产计划的时候就多订了2000双。他想周老板在批发市场能够销售3000双,王山那边的销售部销售这2000双应该不是问题。
皮革厂开始满负荷运转。供销社那边日子却不好过,从开业到现在一个多月了,销售额还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还都是一些装修公司老客户来采购建材的销售。办公家具和席梦思因为一些企业和宾馆、还有新人结婚有需求,还有一些销售,其他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而供销社销售的不好,家具厂也连带受影响,目前除了生产办公家具和席梦思来维持工厂的基础运转,就是组装汽车座椅,他们所赖以起家的木制家具生产除了席梦思床,其他日常民用家具已经不再生产了,特别是仿古家具,照石方的话说大家手艺都生疏了。他们五金门市部是城北供销社最大的,装修最好的,商品品类也是比较广泛的,销售情况尚且如此,其他门市部更是惨淡经营。有抗不住的、看不到希望的商户,已经开始低价转让商铺和柜台了,还有租期即将到期的也没再交钱续租。
供销社商铺越是空置,就越显得生意惨淡,而空置就意味着国有固定资产闲置,在某种程度上是违反省人民政府发出的《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实行指标控制和考核的通知》精神的。特别是牵涉到供销社社长及办公室主任等这些供销社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且与工资挂钩。城北供销社社长和办公室主任先着急了,他们请艳华参与开会,想让他们接手供销社的闲置商铺租赁。艳华明确领导意图后,回去给李桐福做了汇报。
李桐福接到艳华的电话,考虑再三,觉得目前的状态下,现在的3000平米经营都困难,每天没有销售额就意味着损失。他们现有将近20节柜台的店铺,只要没有销售,每天就要损失50多块钱场地费。加上人员工资、电费、及其他杂费每天将近200块的损失,如果再扩大租赁就是拿钱向大海里扔,连响都听不见。但集团负责人毕竟是自己的阿弟杨柳方,最终决定权在他,于是他让新叶召集大家开一个集团管理层的会议。
会议在供销社二层的会议室举行,现在集团公司杨柳方是董事长直管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而最初帮助杨柳方打拼的这些人,李桐福是总经理,负责集团下属各企业的整体经营。艳华是集团财务部部长兼任供销社五金门市部总经理,新叶是出纳还兼任皮革厂和家具厂财务。运输部部长秦家军负责集团各公司的货物运输,搬运工调配和管理。车队队长是张锋,还要兼任杨柳方的司机。王山是销售部长和采购部长,只是现在人还在广州,据他汇报以及通过银花对他私人行程的了解,闭路电视的设备货物和信号电缆已经备齐,正在联系物流公司准备起运,不久就会回来。他从工贸公司召来副部长代替开会。技术部部长李维兼任皮革厂经理,现在和王山一起去广州进闭路电视设备,也是让副部长来参会。因为是供销社的会议,还让供销社食堂主任来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