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杰道:“我都快十七了,还小?你们要是不收下我,我、我、我就不走了,你们去哪我就跟到哪!”
夏宇杰死磨硬缠,好话说了几箩筐,那人总算松口。过后他才得知,那人正是游击队的队长,名叫王克武,功夫十分了得。王克武见夏宇杰一副机灵劲,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通讯员。
一天晚上,游击队正在一个叫南阿坝的村子里扎营。就在这时,忽然一个队员进来报告说,在西南上空发生空战,双方伤亡情况具体不详。
第二天晌午,游击队的电台收到上级指示,有数架美国运输机运送抗战物资,在经过驼峰航线时遭到日本飞机的袭击,一架被击落,飞行员生死不明,上级命令他们火速营救。
在这之前,自从美国的史迪威和陈纳德二位将军开辟“驼峰”航线以来,他们已经救出了十几名失事的飞行员。这次接到搜救命令,王克武当即带领全体游击队员出发,向西南方向搜寻过去。
那一带是滇西有名的纵谷区,山高坡陡,险川密布,浓密的草莽野藤盖山遍野,高大的原始古木遮天蔽日。上那一带寻找失事飞机的飞行员,等于大海捞针。
当时,驻缅日军盘踞在怒江以西滇缅一侧沿岸,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状态。据上边传来的消息,跳伞的飞行员很可能就降落在怒江西岸的日军占领区。而游击队沿怒江西岸向上游的河谷地带搜寻了十几天,毫无结果。
这天午后,当他们翻过腊勐松山的一座山头时,远处传来汽车的马达声。不一会儿,三辆插着膏药旗的日军车队开了过来。日军的军需供给站就建在附近。站在山上,日军供给站、仓库、岗哨及兵力分部的状况尽收眼底。供给站只有一个小队的兵力,一面靠山,三面是相对平坦的开阔地带。靠山的这面是一座陡峭的绝壁,高数百米。而在供给站的左侧一百来米远的地方离地面约三十来米高处有一条石缝,正好容一个人通过。右侧三百来米处是相对平缓的坡地。如果在左侧石缝处挂一架绳梯,是最理想的撤退路线。从右侧上山也可摆脱日军的反扑……王克武瞄准了地形,决定端掉日寇的这个供给站!
。<!--2022100409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