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蒙三策!(2 / 2)

“这世上最难得事,其实是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或者说思想!”

见朱高煦一脸茫然的样子,齐树春举了个例子。

“当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文治武功何等宏伟!”

“你现在每逢祭祀节日,还会专门去祭祀他们吗?”

朱高煦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

“不会!”

“那你现在去乡野之间,哪怕是一所破私塾里,有见过没供奉孔丘的学堂吗?”

齐树春又问道。

“这...还真没有!”

“我老朱...额,老高,这些年随军征战四方,去过我大明不少地方,”

“乡野高堂,只要有读书人的地方,从未见过没挂孔夫子画像的学堂。”

朱高煦回忆了一番,如实答道。

“是了,哪怕是秦皇汉武,诺大功绩,一旦属于他们的时代过去,也只是一抔黄土,无人惦念。”

“但若是能改变他人的思想,引起天下的认同,”

“反倒能千秋万代,与世共存!”

“陛下...这小生...”

隔壁的纪纲听到齐树春的这番回答,登时坐不住了。

好家伙,这跟明面上骂皇帝也不过如此有什么区别?

背地里说说就得了,关键是他面前真有个皇帝啊!

“无妨,继续听他说。”

“咱也想听听他有什么对蒙古人的办法。”

朱棣面上古井无波,示意纪纲安静。

虽然这小生狂妄了一些,但说的话却不无道理。

仔细思量一下,倒也的确如此。

哪怕自家老爹开国换代,重开日月,但等千百年大明消失以后,又有几人能去祭祀他呢?

没人知道朱棣内心里在想些什么,隔壁的牢房依然在进行授课。

朱高煦似有所悟,抢先回应道。

“先生,我明白了!”

“您的意思是想让黄教来改变蒙古人的思想!”

“善哉!”

齐树春没想到一向愚钝的朱高煦竟然还有能当即应变的时候,点头称赞。

“我们用刀剑不能让蒙古人放下刀剑,但用思想却可以!”

朱高煦被齐树春一夸,笑容立马浮现,可转念一想,却又陷入了盲区。

“可是,难道只要让蒙古人信佛就能化解他们对大明的威胁了吗?”

面对朱高煦的提问,齐树春摇了摇头。

“当然不是,具体还得靠另外两策的实施。”

齐树春没有卖关子的习惯,继续说道。

“如今的大明面对蒙古,可谓是有力没处使的境地。”

“空有强兵,却不能与草原上那群长在马背上的敌人正面对决,一举歼灭。”

“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地方跑,打不过,打败了,可以随便往别的草原上跑!”

“就像田地里的杂草一般,斩不尽,割不完,”

“只要能留下一股人马,没过个几年,便又能发展成一个大部落!”

“先生所言即是!”

朱高煦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

大明自开国以来,对北方蒙古的用兵一直是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残元北逃,即使蓝玉的捕鱼儿海之战一役彻底终结了大元国祚,但北方草原上的威胁却从未减轻,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两年前的北征鞑靼虽然大获全胜,却也只是将这份危机减缓延后。

最近两年瓦剌又不太安分,以至于自家老爹又打算御驾亲征,惹来朝堂一片非议。

为什么?

就是因为无法彻底歼灭蒙古势力!

草原人不是地上的草,不会挪窝,根拔了就行。

反而是长在马背上,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望风而逃。

只要给他们一点时间,用不了几年便又可以发展成控弦百万的大部落!

“所以,我们要将他们固定在一个地盘上,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这也是我先前所说的第二条计策,要对蒙古草原的那些权贵们分化拉拢的原因!”

听到这儿,朱高煦易将眼珠子瞪得像牛眼一样,直愣愣地盯着齐树春,生怕少听一个字。

若是有差错,日后还怎么向自家老爹上报这些绝计?

还怎么在文武百官面前显示出自己的雄才大略?

还怎么把自家那个只会虚伪做作,收拢人心的大哥比下去,坐上储君的位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topxiaoshuo.com。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topxiaoshuo.com<!--20221004094730-->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