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1 / 2)

山花烂漫 省耕 1232 字 8个月前

(29)

牛,拉到北京回来还是牛!

夹皮沟村的扶贫成果刺伤了某些易地搬迁户的眼睛,他们一个个鼓着铜铃大眼吼着嚷着要迁回夹皮沟村,似乎夹皮沟村的沧桑巨变是他们易迁换来的成果,似乎在夹皮沟村坐着、等着、躺着、靠着都能发财。

当然,社会上对Z县大规模易地搬迁存有疑问:全县易迁几万人到“罗马河易地搬迁安置区”,年轻人尚可外出打工,但老年人和找不到工作的人怎么办,他们吃什么、喝什么?易迁的成绩单不可谓不漂亮,这项指标全市第一、那项指标全省第一。然而,人不是一件古董,只要挪进故宫就能成为无价之宝。人除了住得好,还要吃、还要穿、还要必需的开销,“两不愁三保障”是一个有机体不能分割,好比发动机的零件不能大卸八块,否则,就是一堆废铁。

众所周之:农村人即使八十岁还在地里种点葱姜蒜,还能养几只鸡鸭鹅。但是,他们住进易迁安置区,除了天天晒太阳还能做什么?社区图书室虽然装修精致漂亮,但是只能做摆设,充其量为某些部门写报告作点缀。这倒不奇怪,有空的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看着书就犯困;认识几个字的人又要拼命找事做事,谁有空往社区图书室跑?愁,成了某些易迁户的烦恼。有人把“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作金科玉律念叨,仿佛寺庙里的和尚念“阿弥陀佛”。于是,有的人家干脆违反易地搬迁的规定——“两头住”,怂恿老人“打道回府”,青年人当然舍不得放弃不要钱的安置房,待办下《不动产权登记证》至少能卖三十万嘞,比打工强一百倍嘞!

夹皮沟村两委无法拒绝和阻拦易地搬迁的群众回迁,因为他们的承包土地还在夹皮沟村,他们的依托也在夹皮沟村。但是,如果任凭易迁安置户想回来就回来想走就走,那易地搬迁的辉煌成绩怎么算?

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摆在夹皮沟村新任村党支部肖书记的面前,他感到无穷无尽的烦恼。

肖支书是位返乡致富能手,他驰骋商海多年,积攒下一份不错的家业,已在县城购了房买了车,媳妇还是一位摩登女郎。他回到夹皮沟村任职,是想帮助夹皮沟村的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他说:“如果贪图享受,我可以高枕无忧地待在县城。如果贪图名利,我不必回到夹皮沟村。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做一点事。”

他的选择立即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摩登女郎明确警告他:“别玩火!”但他听说郝支书因为暴雨和洪灾被免了职,就不顾一切地毛遂自荐,组织自然是盼星星盼月亮,就“一路绿灯”地完善了考察和谈话等程序,他顺利地成为夹皮沟村的党支部书记。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特骨干,他才上任两周就碰上“罗马河易地搬迁安置区”的回迁高潮。有关方面下了死命令,要求各村必须将回迁人员于脱贫“摘帽”验收前劝返回“罗马河易地搬迁安置区”。

回迁人员大多是老人和妇女,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同志,让我们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刨吃刨穿吧!”谁能阻止一个农民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刨吃刨穿?中国农村改革最伟大的成就不就是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吗?农民依托承包土地解决了吃饭穿衣就医和子女上学问题,农闲和富余劳动力外出经商或打工补贴家用,少数人还发了家致了富,大家心里高兴和坦然,没有谁埋怨过政府呀!

肖支书犯了难,村两委无计可施,驻村工作队也有点束手无策。怎么办?天晓得怎么办。可上级下的是死命令,执行的是战前纪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