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朕还没发话,你小子就解除了海禁?(1 / 2)

嘻嘻嘻!那都是童年往事啦!别提了,现在咱哪里还会游泳嘛!

你还说不会游泳?记不记得前两年?应该是永乐八年,我们在淮河抓鱼那次!

嘶——你这么一提,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但我那哪算游泳,简直是狗刨式。

狗刨式也行啊!没沉下去就是胜利!

听到这儿,那人立刻来了兴致,连忙追问:出海的话,月钱应该很丰厚吧?

那当然!一个月,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那可真是不少了!

一旁的朱棣差点被一口茶呛到,虽然他是皇帝,万人之上,

但他也清楚民间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一个月二两银子,简直就是巨富了!

普通百姓,在大城市打工的,一年也就挣个十两银子。

如果是一般的农民,一年能有五两银子就算不错的了。

而这沛县招的海员,一个月就是二两银子!

一年下来,总共二十四两银子!

对普通百姓而言,这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赶紧看向身边的朱瞻基问:沛县的商人,都这么有钱吗?

朱瞻基也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放在其他地方,商人们可不会给工人开出这么高的薪水。

这么高的工资,连朱棣都觉得有点高得离谱。

毕竟,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加起来也才十两银子。

隔壁桌又有人插嘴道:对了,张三,你知不知道,听说这次县令筹集了三百万两白银!

要造五十艘大船呢!

目的是垄断明朝和南洋之间的香料航线!

这么多船?张三一脸惊讶:五十艘船!郑和下西洋也就这样了吧?

没错!所以说,这位朱大人是真的想带着我们全县人民一起发财啊!

啧啧啧——张三摇头:我看难,我们沛县又没有港口,船停哪里呢?

肯定得停在江南,我猜可能是山东或者苏州扬州那边。

反正肯定轮不到咱们。

就算大船走淮河,淮河离沛县也不近啊!

那人一听,想想也是,便点点头,叹了口气:唉!也不知道这位县令大人打算怎么办?

县令大人也没辙,除非他能把淮河搬到咱家门口!哈哈哈哈!

这时,朱瞻基好奇地看向朱棣:爷爷,这个朱寿……究竟有什么能耐啊?

三百万两,他能搞到手?

朱棣想了想。

上次朱寿弄一百万两,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这沛县繁荣昌盛,江南的士绅都在这里定居。

加上朱寿最近搞房地产搞得风生水起,估计现在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沉默良久,朱棣摇了摇头,叹气道:哎!这我们也说不准。

行了!茶也喝够了,我们去县府瞧瞧。

好的!

朱瞻基起身,大声喊:小二!结账!

来啦!二位客官慢走哈!

……

行走在繁华热闹的街头,朱棣实在忍不住感叹。

这沛县,比应天府还要发达!

马路宽阔,交通管理井然有序。

每条主要街道的尽头都有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还分男女。

朱棣和朱瞻基祖孙俩站在公共厕所门前,往里望了半天,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

路过的男女,刚从厕所出来,就看到一老一少在门口不断张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