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白瓷与郎红(2 / 2)

非遗鉴赏 夏轩宇 760 字 9个月前

关于红釉:红釉以氧化铜为主要呈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等。

从唐代开始,制瓷艺人就发明了红釉烧制技术,长沙窑的铜红釉是如今能看到的最早的红釉;北宋年间,河南禹县的钧窑烧出了世称“钧红“的红釉陶瓷;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永乐创烧的鲜红色釉;至宣德年间,技术日臻成熟,景德镇烧制出了大名鼎鼎的祭红(霁红),因其烧成技术极难掌握,有“千窑一宝”的说法。康熙年间,督陶官郎廷极创烧出一种著名色釉,并以他自己姓氏命名为“郎红”。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所以藏家们又称之为“牛血红”。

清代乾隆皇帝是古瓷器收藏狂热的痴迷者,对唐宋名贵陶瓷艺术品大肆收罗,再陈设于宫廷,日夜相伴赏鉴。对郎红器也情有独钟,曾赋诗赞美“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带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物罕而价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几乎可以乱真。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时代特征的,与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不协调;三是胎质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细心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还是可以区分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topxiaoshuo.com。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topxiaoshuo.com<!--20221004094730-->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