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爆竹制作技艺(南张井老虎火),隶属于河北省井陉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印象中的春节总有热热闹闹的烟火声,一家人在夜空下,看火树银花在夜幕下绽放,感受绚烂多彩的节日气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井陉县南张井村,感受藏在古村落里的烟火气吧?!
南张井村位于井陉县西南部丘陵地带,距离县城25公里,早在清代康熙初年,这里就有燃放烟火的习俗。南张井烟火的生产以火药制作为核心,其步骤是先将干柳木劈开,烧成木炭,置于瓮中洒水,再覆以湿布。晾干后,洒酒并用石碾碾成块状;再次晾干后,用擀杖碾细过箩筛,而后配以硝和硫磺。南张井老虎火燃放起来造型美观、形式多样。南张井烟火种类繁多,达到一百二十多种,主要品种包括“起火”、“锅子火”、“伞火”、“老虎火”、“三国故事火”、老杆火等。其中老杆火杆高四丈八尺,下连21条火线,杆上依次有“葡萄火”、“十二连灯”、“老爷开门”、“八角青龙”、“仙鹤透蛋”等烟火图案及关涉三国故事的内容。生产烟火所用的主要原料为柳灰、硝、硫磺等。燃放时,不等花火落地,燃烧点已过,所以安全系数很高。
旧时,该村烟火曾是县城元宵花会的压轴戏,被视为“官火”。井陉县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张家井叫闺女——看火”,足以证明其名声之大。南张井烟火属传统低空烟火,保持着明清时代的本色,其形式繁杂,火种多样,因“老虎火”是最具特色的火种,故以此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