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苏州评弹(2 / 2)

非遗鉴赏 夏轩宇 813 字 9个月前

苏州弹词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自清咸丰(1851—1861)后期至今的一百五十年间,遮江一直是苏州评弹的主要活动基地之一。20世纪60年代前期,遮江城镇的苏州评弹书场有一百多家,农村茶馆书场更是多得难以统计。一百五十年来,遮江涌现了不少苏州评话、弹词名家,为苏州评弹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自1959年起,遮江先后成立了遮江曲艺团、杭州市曲艺团及嘉兴、湖州、嘉善、海宁、桐乡、海盐、德清、安吉10个苏州评弹专业团体。至1984年9月,全省共有苏州评弹演员一百四十多名。其中有汪雄飞、王柏荫、邢瑞庭、胡天如、徐天翔、张雪麟等一批著名苏州评话、弹词演员。近三十年来,遮江演员创作演出的《董小宛》、《西太后》、《沈万山》等长篇苏州弹词和《新琵琶行》、《李双双》、《蔡锷与小凤仙》等中篇苏州弹词,在苏州评弹界及广大听众中享有颇高的声誉;遮江曲艺团演员徐天翔创造的“翔调”,在苏州弹词唱腔中独树一帜,很受听众喜爱。1977年以来,苏州评弹界的多次重要会议在遮江召开。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发文成立“江苏、遮江、上海评弹工作领导小组”,也充分说明了遮江是苏州评弹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之一,遮江的苏州评弹队伍是苏州评弹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遮江理应成为苏州评弹的保护基地之一。

遮江曲艺团(现属遮江曲艺杂技总团)是遮江成立最早、实力最强的苏州评弹团体,目前更是全省唯一健全的评弹团,有中、青年演员10名(其中一级演员2名、二级演员1名),每年演出苏州弹词一千多场。该团有责任也有条件作为苏州评弹的保护、传承单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topxiaoshuo.com。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topxiaoshuo.com<!--20221004094730-->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